北京市中考改革质量月大调查活动走进海淀区

发布时间:2024-12-24 04:35:44 来源: sp20241224

北京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多变的天气”初一地理课堂。北京市教委供图

北京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多变的天气”地理课堂。北京市教委供图

人民网北京11月8日电 (记者李依环)“北京,多云,3-10摄氏度;邯郸,晴,5-12摄氏度……”北京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多变的天气”地理课堂上,同学们化身“小小预报员”,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天气符号的识别等知识,“实战”运用到天气预报的播报中。

日前,北京市中考改革质量月大调研活动走进北京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多名学科专家走进课堂听课,并与31名一线教师共同探寻新课标、新中考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与评价的新方向。

据悉,北京市启动中考改革后,地理、生物、化学、历史等科目从考试科目变成考查科目,中学课堂上也大幅减少了刷题、做练习册的学习内容,适当增加了学科体验、跨学科实践和分析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实践性作业。

除了“小小预报员”,北京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初一年级地理课堂还特别推出了“慧眼识天气”“天气符号记忆小竞赛”等体验活动。该校地理教师宋双说:“以往的地理课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且更关注考试考点。新中考改革后,地理课程要求课堂加入更多的活动,让同学们动起来,更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地理核心素养与地理实践力。”

北京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初二生物课堂。北京市教委供图

北京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初二年级生物课堂。北京市教委供图

为什么有的同学蒸的馒头又蓬松又饱满,有的就硬硬的像块石头?为什么糯米尝起来没有味道,糯米酒却甜甜的?米酒的酒精度数多高,初中生能喝吗......

该校初二年级“微生物的利用与防治”课程中,生物教师耿云冬设计了“利用酵母菌自制食品”实践活动,带领同学们亲身制作馒头、米酒等食品,并鼓励他们观察、记录现象和遇到的疑惑。实验完成后,师生一起讨论现象和问题,并探讨现象背后蕴含的生物学科知识。

“课堂中让同学们先行。他们在自制食品的实践过程中,通过自主地观察、发现,会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课堂上再进行学科知识的讲解。大家带着问题学习知识,对生物科目的学习兴趣也更高了。”耿云冬说。

北京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校长姜杉介绍,新中考改革方案发布后,学校制定了“八一玉泉学科方案”。首先,将考试从“分水岭”变为“起跳板”。学校遵循“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载体”的总体思路,对五科重新制定了课程评价方案;其次,加强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和实验教学。学校围绕“三山五园”精品校本课程和实验教学,优化、开设了多门校本课程及劳动课程、社团课程,开辟更多学习领域,为他们提供更多元的选择。

“新背景下,学校不再一味强调纸笔测试的分数,而是去看孩子们实践的学业性表现。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下,既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又像工程师一样去做项目化的产品,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科育人的目标能够更好地实现。”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生物教研员乔文军分享听课感受。

(责编:李昉、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