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4-11-05 13:01:51 来源: sp20241105

  西部地区是我国发展重要回旋余地和提升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的巨大潜力所在,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经过20余年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筋骨”越来越壮,“颜值”越来越高。

  一季度地区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在增速跑赢全国水平的省份中,西部地区有7个,数量最多。拉长时间尺度来看,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出部署5年来,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地区生产总值从2019年的20.5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6.9万亿元,年均增长4.9%,增速居四大板块之首。

  我国广袤的西部地区分布着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区市,拥有全国72%的国土面积、27%的人口,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水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国防边境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1999年党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拉开了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最大”的大开发战略序幕。如果说西部大开发第一个10年着重于“打基础”,第二个10年着重于“练内功”,“高质量发展”则是进入第三个10年的鲜明主题。

  经过20余年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筋骨”越来越壮,“颜值”越来越高。目前,西部地区已打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9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电子信息、航空等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西部地区不仅是投资兴业的热土,也是备受青睐的旅游目的地,可谓“吸金力”“吸睛力”十足。陕西西安、甘肃天水、四川成都、重庆等火爆出圈的网红城市,都位于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是我国发展重要回旋余地和提升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的巨大潜力所在,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我国西部大开发取得明显成效,但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比较突出,与沿海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面临着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大保护为前提。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拥有草原、湿地、森林等重要生态资源;西部地区也是我国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不断增厚绿色“家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加快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深化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以大开放为动力。西部地区陆地边境线长,与多个国家接壤,“一带一路”建设令西部从开放“末梢”一跃成为开放“前沿”。目前,西部地区布局建设了6个自贸试验区和40个综合保税区,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占全国总数的一半左右,2023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较2019年增长近四成。西部地区的发展,要立足西部、着眼全国、面向世界。一方面,提高对内开放水平,更加主动服务对接区域重大战略,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另一方面,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从思想观念、基础设施、规则标准、营商环境等着手,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西部地区面积广阔,各地区自然条件迥异、发展水平不同,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牢牢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构建具有特色、体现优势、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西部地区在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要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西部大开发的成果更好造福广大人民。(经济日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