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准强化治超“穴位” 浙江柯桥打造全域“非现场治超”

发布时间:2025-01-02 00:23:28 来源: sp20250102

   中新网 绍兴11月28日电(方堃)随着中国从交通大国向着交通强国的迈进,治超已成为保障交通行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交通强国”和“新基建”战略的部署实施,交通行业正在逐步探索智慧和联网治超新模式。

  何为“治超”?治超即治理超限运输,是指交通运输执法部门对超过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或者汽车渡船的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的车辆行驶公路的违法行为进行治理工作。

  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交通运输,但不规范行驶的车辆给社会安全带来隐患。在交通运输行业,治超是一个全国性的老大难问题。

  “最传统的治超模式采用人海战术,2004年中国开始初次展开针对货运车辆违法超限超载行为进行管理,各地区基本都是由执法人员阻拦车辆、并督促其称重。”绍兴市柯桥区交通运输局党工委委员、区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队长叶剑锋介绍,该方法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同时也存在执法人员不足、人工研判可靠性低、检测效率差、取证困难、装备陈旧等问题。

  “甚至拒检、冲卡、逃逸、集体暴力或软暴力等阻碍、妨害执法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扰乱正常的执法秩序、危害执法人员的安全。”叶剑锋如是说。

图为柯桥区综合治超监管平台超限车辆实时预警模块。柯桥区交通运输局供图

  在此背景下,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积极与国内高科技企业合作,通过技术研发,围绕构建全域货运超限治理体系目标,通过深化数字治超、联合治超、源头治超,实现“非现场治超”串点成线、跨区域治理由线及面,让“治超”工作由“人海战术”“守株待兔”向全天候、全地域、全联动的高科技治超转型。

  “我们聚焦重点公路、路段,结合重大桥隧、货车流量等核心要素,科学规划治超非现场点位。”柯桥区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副队长汪勋介绍,所谓“非现场治超”就是在不干扰道路正常通行秩序的条件下,使用特定设备或系统,自动对通过检测区域的车辆进行车牌识别,在不停车情况下动态称重,自动测量外廓尺寸等,自动识别出超限超载违法车辆。

  记者了解到,柯桥区依托综合性治超站,创新使用预警联动执法系统,搭建定时定航自动巡查无人机机场,提升预警时效。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治超数据实时分析、精准研判,启用超限 AI智能预警功能,对超限货车开展自动识别、实时定位、跟踪取证,相当于在道路上安装了一双24小时全天候监管超限超载货车的“眼睛”。

图为柯桥区综合治超监管平台超限车辆数据审核、告知。柯桥区交通运输局供图

  可以说,“非现场治超”是“新型技术+交通执法”综合运用的结果,不仅把准了治超工作的“脉搏”,更点准了强化治超的“穴位”。

  汪勋介绍,柯桥区现有治超非现场点位41处、148车道,实现柯桥区内44条县道以上公路非现场执法电子抓拍全覆盖,治超非现点位数居浙江全省县(市、区)第一,并被列为2023年治超非现场执法省级试点县。

  当前,柯桥区实施“线上预警+线下布控”联动执法,利用治超指挥作战中心动态调度,片区执法力量快速响应,实现10分钟内完成超限货车预警、布控、拦截、执法,有效减少路面巡查成本3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柯桥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还实施多跨联动,破除辖区壁垒。

  “我们强化路面联合治超力度,签订与周边县市区的跨区联动执法协议,打破执法区域壁垒。”叶剑锋介绍,柯桥通过与毗邻县市区交叉互查、联合执法,突破县市交界处超限查处难题,建立交通、交警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实施错时执法、布控执法、突击执法。

  截至目前,该局共开展各类联合治超行动112次,查处超限货车2142辆次,责令292辆非法改(拼)装货车恢复原状,依法对320名违法超载运输驾驶员给予计分处罚。

  在绍兴市柯桥区交通运输局党工委书记、局长赵忠根看来,超限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重在监管和改善货运环境,治超治限只有制度化、常态化才能避免“为治而治”的低效化。

  对此,柯桥区交通运输局完善超限运输违法惩戒闭环监管,实行企业黑名单、违法抄告单、问题督办单“三单”制度。

  “我们建立从曝光晾晒、警示约谈、挂牌督办、信用惩戒、法院强执,到退出市场的执行机制。”赵忠根表示,将超限超载记录纳入企业(车辆)准运、通行、年审、超限运输等许可前置审核,此举旨在提升违法查处治理实效,闭环惩戒,推动善治久治。(完)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