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加速 金融服务便利性进一步提升

发布时间:2025-01-10 17:43:21 来源: sp20250110

  数字化转型是金融行业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选择。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数字金融作为金融五篇文章之一,要求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和竞争力。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日前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两部金融科技发展规划(《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通过创新监管工具、开展试点示范、推进提升工程等方式,多措并举引导金融机构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的双轮驱动作用,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据介绍,针对农村地区金融服务需求,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实施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运用科技手段因地制宜打造270多个惠农利民数字金融样板,在纾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打通农村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推进“三农”领域金融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针对老年、残障等群体金融服务需求,中国人民银行指导金融机构推出无障碍金融服务,弥合“数字鸿沟”。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000多家金融机构累计推出1100余款大字版、语音版等无障碍金融服务客户端应用程序,有效降低了金融服务门槛。

  针对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中国人民银行组织金融机构深化实施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制定基于差异化算法模型的融资方案,把数字化风控贯穿于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全过程,持续改进授信审批和风险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信贷服务可得性和精准性,赋能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民营、小微企业。

  在监管部门多措并举引导下,金融机构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的双轮驱动作用,推动服务提质增效。比如,工商银行将科技发展战略从过去的E-ICBC升级为“数字工行”(D-ICBC),围绕“数字生态、数字资产、数字技术、数字基建、数字基因”五维布局,推进数字化转型;中国人寿持续实施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性、便捷性和普惠性,旗下寿险公司2023年整体赔付时效为0.38天;建设银行围绕“3R”“4C”蓝芯等智能风控重点项目,持续提升风险防范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在谈到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深入开展科技、绿色、中小微企业等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提升金融服务的能力、适配性和普惠性;增强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的风险评估能力,丰富适应高新技术领域特点的金融产品;推动金融机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产品持续增长,不断加大对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重点领域的资金投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金融服务的技术能力。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欧阳日辉认为,数字金融的发展要根植于数字经济、服务于数字经济。数字金融发展需要的数据要素来源于数字经济,做好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需要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推动数字金融与数字经济的有机融合,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双轮驱动,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数字化进程中,数字金融只有与实体经济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才能延长产业链条、丰富应用场景、拓展新兴市场,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

  也有业内人士建议,打造数字金融生态,要完善数字金融监管体系与监督评估机制,加快研发基于数字技术的监管工具和监管平台,对大模型算法、应用场景等加强监控和防范,确保数字金融发展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人民网)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