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做的一切!西藏都记得……

发布时间:2024-11-05 14:45:04 来源: sp20241105

  “一定要成功!一定会成功!……”11月21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援藏专家闫朝武教授一边在同事帮助下穿上沉重的铅衣、套上手术服,一边给同事们鼓劲打气。

  

  “9岁的病人旦增卓玛,因为肺动脉瓣狭窄造成右心衰竭,跨瓣压差超过120毫米汞柱,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孩子现在个子小、体重轻,手术后会获得大幅改善。”闫朝武说,“今天做的手术,与普通的肺动脉瓣手术不同,这类手术在国内乃至全球开展得都很少,属于高难度的手术。但是我有信心,手术一定会成功。”

  在实施手术时,闫朝武教授在手术室里运筹帷幄,一边指导西藏同事进行手术操作,一边紧盯显示屏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经过50分钟的紧张手术,全区第一例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顺利完成!

  据闫朝武介绍,普通的肺动脉瓣狭窄手术,类似于把打不开的门给撑开,让血流恢复通畅,半个月前闫朝武和同事们已成功完成了西藏第一例。而这次做的肺动脉瓣狭窄手术难度要大得多,这类病变相当于门外面的走廊出现了一堵多余的墙,严重阻碍了前向血流;需要通过手术把它‘拆除’,使血流通畅。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手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来自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的闫朝武教授,计划在一年的援藏时间里,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带出更多的“徒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闫朝武说:“时间很短,我会尽量在做好常规手术的同时,带领同事尝试更多复杂病例,把更多先进技术留在高原。”

  

  2015年起,中共中央组织部牵头、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北京协和医院作为牵头医院对口支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目前,包括闫朝武教授在内已有9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接力援藏。医疗人才组团援藏支撑起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大病兜底、300多种大病不出藏的底气。医院的五大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挂牌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成为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通过自治区复审。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的“1+7+13”医联体,筑起高原人民生命的安全线。

  

  病人旦增卓玛在学校运动时晕倒被送至乡医院。“乡医院医生告诉我们要去县医院才能看,我们就带着孩子来到县医院。县医院大夫诊断完了,说我们可以转至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免费治疗。”旦增卓玛的表姐央宗说。

  通过“以院包科”“师带徒”等方式,医疗人才组团援藏工作有效提升了自治区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彭斌介绍,在过去一年中,医院申报新技术新项目19项;新增帕金森、血管外科等7大专科门诊,不断完善医院诊疗服务。“妹妹的病通过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得到及时救治,医生与护士的服务态度也越来越好。”央宗对记者说道。

  

  援藏,援技术,也是援理念。援藏医生协助建了专科门诊,带来较好的服务体验感。彭斌说:“我们提倡有温度的医疗服务,已经建立了方便群众就医的一站式服务大厅。为更好了解群众在就医过程中的意见,今年设立了院领导接待日,还通过老年友善医院建设、加强导医培训等方式,提升医院服务水平、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

  

  要“输血”还要“造血”。过去一年间,北京协和医院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双向培养人才。援藏专家与带教的数十名本地骨干医护人员签订“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帮带协议书,通过“小讲堂”、师徒沟通会等规范培养年轻医师综合能力,并先后派出两批次24名医务人员在北京协和医院开展三个月到一年不等的进修学习,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医疗队。

  彭斌介绍,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朋友圈”持续扩大。通过深化医联体、专科联盟合作,依托学会及协和大后方成功举办多场品牌学术会议,辐射人数近4000人。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疫情期间,援藏医生们主动报名参加西藏抗疫工作,帮助建设规范的核酸检测采样点;先后赴7市地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等参加一线医疗救治和医疗巡回督导工作,对各医院急诊、ICU等收治的新冠重症病例进行线下或线上会诊等,为全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北京协和医院召开的第八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工作总结暨表彰会上,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彭斌带领第八批援藏医疗队队员在医疗管理提升、“造血”帮扶、区域辐射、大病兜底、学术引领及平台支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彭斌等10人被授予“援藏特殊贡献奖”。

  记者:李梅英 康洁白姆 平措次仁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