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13:09:27 来源: sp20241215
甘肃东南部,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平凉市灵台县龙门乡就地处高原沟壑区,全乡不到3000人的常住人口,分散在超过110平方公里的山川之中。
一辆救护车穿梭在山、川、塬之间。救护车上通常是两个人,杨安福是乡卫生院院长兼驾驶员,他的妻子俞树梅医生就坐在副驾驶座。这些通往所辖9个建制村的山路,他们一走就是13年。
“我俩的手机号就是村民的‘120’”
俞树梅是兰州人,在甘肃医学院读书时,和杨安福是同班同学,后来两人相恋。杨安福是灵台本地人,从小在这里长大,大山里缺医少药的情况,他深有感触。从上学起,一颗回乡做医生的种子就种进了心里。2011年大学毕业后,杨安福考回了龙门乡卫生院。
要不要跟恋人一起去做乡村医生?考虑再三,俞树梅打包好行李,坐上了去灵台的大巴车。2012年,俞树梅参加了甘肃省制定的支持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考试,以优异成绩考进了龙门乡卫生院,两个人就在这里留了下来。
龙门乡山路陡峭,十步一弯,百步一沟。“去个别村随访,路上就得花两个多小时。”俞树梅说,“因为方言不通,我和村民交流,经常互相听不懂。”
在杨安福的鼓励和帮助下,俞树梅逐渐适应下来。曾有条件更好的医疗机构发出邀请,夫妻俩都拒绝了。虽然在附近的什字镇买了房,但为了方便村民看病,他们索性带着孩子住进了门诊室对面的平房,回自己家反而成了“稀罕事”。
从医生做起,到2017年成为副院长,再到2023年8月,杨安福接任了这所卫生院的院长。每天早上7点多,趁患者还没来,杨安福和俞树梅就带着医护人员开始打扫卫生。在这里,杨安福既是医生、院长,也是收费员、药师、医保政策说明员,还是保洁员、救护车司机和锅炉房师傅。
“最近天气好,我们多去村里跑几趟。”吃完午饭还没休息,杨安福就拉着妻子上了救护车。
两人一下午走访了五六户重点关注的患者,晚饭时,杨安福又接了三四个电话。10多年来,他们的手机从没设置过静音。“我俩的手机号就是村民的‘120’。”杨安福说。
“村民看病更方便了,我们也就放心了”
杨安福和俞树梅刚来龙门乡卫生院时,这里只有两排矮平房,医护人员只有8名,设备仪器、药品保障也不太充足。后来,得益于县基层卫生院基础设施改善项目和东西部协作基金的支持,卫生院的条件一点点好了起来。
2014年,卫生院里建起了一座二层综合楼,办公面积有260多平方米,包含12间办公室。除了看病,这里还有帮村民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医保咨询的地方。再后来,这里又建了中医馆和配套食堂,B超机、心电图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和救护车也逐步添置完毕。
设备的问题解决了,还要解决人手和技术的问题。近3年,灵台县通过实施重点院校实地招、定向联系精准招,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引进88名紧缺人才。此外,当地为乡镇卫生院聘用特岗全科医生5名、订单定向村医6名,同时招聘乡村医生27名,龙门乡是受益地区之一。现在,龙门乡卫生院共有医护人员18名。在政策鼓励下,大家还有了去平凉市人民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等医院进修的机会。
截至去年底,杨安福和俞树梅已累计在门诊接诊4万余人次,义诊、随诊和中医专项治疗也都分别超过了2万人次。杨安福说:“各方面条件越来越好,村民看病更方便了,我们也就放心了。”
“我们想把健康教育做在前头”
大集上,透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几个白大褂的身影惹人注目。
杨安福给龙门乡民乐村的村民李志寿测完血压,嘱咐道:“身体没啥事,不过上了年纪,人要注意清淡饮食……”
“知道啦安福,每次赶集都来找你瞧瞧,我也就放心啦。”71岁的李志寿说。
几名大夫为村民义务体检、开展健康咨询,不一会儿,桌边围满了人,杨安福见人多了起来,于是给大家普及起了健康知识。
杨安福说:“我们想把健康教育做在前头。”为了把疾病预防知识普及得更广,杨安福还会定期组织临床医生、公共卫生专干等进村,为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同时开展慢性病防治、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
龙门中心小学和卫生院一墙之隔,这里的孩子都认识“树梅阿姨”。每次开学时,俞树梅会和县、乡两级的医护人员一起,到学校为孩子们做体检。时间一久,俞树梅成了孩子们的知心朋友。
同样把俞树梅看作知心朋友的,还有敬老院的老人们。在日常走访中俞树梅了解到,一些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在老家,这些老人有时难免情绪消沉。一有时间,俞树梅就会和同事到敬老院看望老人。“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都很重要,心情好起来,他们的身体也会更好。”俞树梅说。
忙完一天的工作,俞树梅回到家准备做饭,推门一看,杨安福已经将做好的红烧排骨摆到了桌上。孩子抹抹嘴说:“爸爸做得真好吃!”“是,爸爸做的红烧排骨最香了!”俞树梅笑起来,温馨满堂。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7日 06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