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开市两周年:专精特新聚集效应初显

发布时间:2024-12-05 22:58:01 来源: sp20241205

  北交所开市两周年:专精特新聚集效应初显 普惠金融理念得以体现

  本报记者 孟 珂

  2021年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鸣锣开市,成为中国境内首家公司制的证券交易所。开市两年来,北交所融资交易功能不断强化,有22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北交所上市,公开发行累计融资超470亿元,平均每家融资2亿元,体现了普惠金融理念。

  两年来,北交所改革创新蹄疾步稳,适配中小企业发展需要和中小市值股票特点,提供多元化的融资品种、融资方式和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实施做市交易和融资融券机制,设置更加灵活的股权激励安排。制度设计充分尊重中小企业发展阶段和成长特点,注重差异化安排,为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

  打造服务创新型

  中小企业主阵地

  当前,北交所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挥牵引作用,与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形成贯通发展路径,延长各市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链条,便利优质企业用好有限资源,合力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数据显示,截至11月14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达229家,总市值超270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91%,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近五成。8家公司被评选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5家企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北交所上市公司平均研发强度4.46%,是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水平的3倍。

  分行业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占比超过八成,主要覆盖了工业材料、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消费等领域,不乏行业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

  从经营业绩看,北交所上市公司经营整体稳健,2023年前三季度,近九成上市公司实现盈利,27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超五成。

  “北交所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数量的增长、盈利公司比例的提升以及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等方面,不仅彰显了北交所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也展示了其在资本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合伙人江永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北交所完善全链条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体系。去年年底,北交所和全国股转公司研究推出直联机制,通过各环节联动,形成优质企业申报北交所上市的“快车道”。今年有部分企业率先“尝鲜”直联机制,有望在实现常态化挂牌满一年后1个月至2个月内于北交所上市。

  今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路径更加精准高效。8月份,新三板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型对接实现破题,绿色通道和公示审核制度平稳推出,畅通了区域性股权市场优质企业到新三板的便捷通道。

  9月1日,证监会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以下简称“北交所深改19条”),进一步优化企业上市机制。一方面,用足用好现有制度,明确“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计算口径为“上市委审议时已挂牌满12个月”,允许挂牌满12个月的摘牌公司二次挂牌后直接申报北交所,优化挂牌公司申报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要求。另一方面,立足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

  渤海证券新三板投资业务负责人张可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北交所践行普惠金融理念,补足了资本市场在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方面的不足,在降低上市门槛惠及更多中小企业的同时,极大提升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金融市场,北交所为京津冀地区的企业提供了融资、投资和风险管理服务,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有助于优化京津冀地区的金融资源配置。目前北交所京津冀地区上市公司达29家,公开发行累计融资超60亿元。

  “北交所在支持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升京津冀地区经济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董事总经理李求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在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看来,北交所的发展还带动了京津冀地区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北交所的不断壮大,吸引了更多的金融机构和人才入驻,提升了京津冀地区金融服务业的整体竞争力。

  逐步形成股、债、基

  协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经历了两年的发展,北交所不断优化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生态,财富效应初步显现,资金入市意愿改善,社保基金、QFII、RQFII等多类投资者积极入市。

  数据显示,目前北交所合格投资者总数超600万户。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等市场机构普遍加大展业力度,多家行业龙头公司获基金持仓金额超亿元。

  “北交所市场生态还在建立的过程当中,传统的机构投资者对于投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没有经验,包括券商在内的中介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商业模式也没有完全摸索成型。”张可亮表示,因此,要依靠更多的政策倾斜,通过券商分类评价体系等方式鼓励引导券商等中介机构提高服务水平,通过税收和行业准则等方式鼓励引导公募基金加大投资力度,通过制定指引等方式引导政府基金投资北交所,形成政策合力。

  此外,北交所以政府债券为突破口,实现了债券市场建设的平稳起步,目前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实现常态化发行。截至2023年11月14日,累计发行国债、地方政府债券4.25万亿元,助力政府债券扩投资、促消费、稳就业等功能发挥。

  2023年10月份,北交所以参与承接企业债业务为契机推出信用债产品,搭建了债券市场基础功能与业务框架。截至2023年11月14日,北交所已受理14个公司债券(含企业债券)项目,计划发行金额287亿元。

  据北交所董事长周贵华在2023年金融街论坛年会“合力营造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新生态”平行论坛上介绍,下一步,北交所将稳步做好信用债的发行、交易、监管等各项工作,推动北交所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同时,进一步丰富北交所指数体系,研究编制北交所专精特新指数,引导基金公司加大北交所基金产品供给,加快形成股、债、基等全产品协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持续推进

  北交所市场高质量建设

  自“北交所深改19条”落地以来,北交所积极响应市场需求,推进一批改革举措落地:优化“挂牌满十二个月”执行标准、简化挂牌公司申报上市的辅导备案要求、取消发行底价要求、支持科创板投资者直接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允许私募股权基金参与二级市场交易、扩大做市商队伍、优化做市交易制度安排、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范围、降低交易经手费收费标准、修订《转板指引》、提高证券公司分类评价北交所业务专项加分、优化新三板分层标准、落地公示审核制度、推出信用债……

  江永辉表示,“北交所深改19条”紧抓痛点不回避问题,为北交所高质量发展划定了清晰的改革发展路线图,传递了北交所稳步推进改革的积极信号,必将对北交所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在进一步盘活北交所市场方面,诸海滨分析称,提高市场流动性核心是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了解北交所和参与北交所。特别是吸引投资人参与北交所的投资交易,目前参与北交所的投资人群还是较少,需要进一步引导投资者。

  诸海滨进一步表示,“北交所深改19条”提出引导公募基金所代表的长期机构投资人扩大对北交所的投资、支持北交所主题公募基金产品的注册和创新、允许私募股权基金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其上市前已持有的北交所上市公司股票等措施,能够更好地促进“投早投小投科技”。

  江永辉认为,在持续深化市场改革方面,还应完善交易制度和规则,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公平性。推出更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提高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方面,还需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市场参与者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确保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同时,还需积极拓展与国际市场的合作,吸引国际投资者和企业参与其中。与其他国家开展互联互通机制,促进国际资本市场的交流与合作。

  周贵华认为,持续推进北交所市场高质量建设,还应做好“四个联动”。一是与服务国家战略联动。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强化与工信、科技、国资等方面的协同,把北交所建设成为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的服务平台、中小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平台、央企国企布局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平台,助力培育新动能新优势。二是与区域性股权市场联动。发挥北交所、新三板对各地中小企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是与新三板、沪深交易所联动。稳妥有序推进常态化转板,打通多层次资本市场,畅通企业发展路径。四是与私募创投市场联动。推进北交所、新三板与私募创投市场的融合发展,加强募投管退全链条各环节制度衔接,共同营造投早投小投科技的良好氛围,共同发挥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可以相信,两周岁的北交所将会以沉稳有力的改革步伐,继续发挥好“主阵地”辐射带动作用,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贡献更大力量。(证券日报)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