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08:10:30 来源: sp20241114
5月13日,广东省发布第二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16个典型案例聚焦要素跨境流动、民生融合、营商环境、重大平台建设等重点领域,充分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的新成效,对进一步凝聚粤港澳三地共识、推进大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推进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是深入推进粤港澳全方位互联互通的关键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去年4月,广东发布了第一批共20个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在发挥示范带动效应的同时,也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探索了新的突破口。未来如何继续扎实推进与港澳规则机制的联通?此次发布的第二批案例,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新的亮点,或许可以成为我们观察的一个窗口。
首先是规则衔接领域更加丰富。与第一批案例相比,第二批案例在一些新的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着力破解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加快推动大湾区全方位互联互通。例如,“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港澳私家车进入内地难的问题;河套率先开展数据跨境交易试点,实现定制化数据跨境可信传输;粤港澳大湾区商事纠纷司法规则衔接指引(一)出台,为涉港澳商事纠纷的处理,提供了更加具体、清晰的操作指引,等等。
其次是规则衔接方式更加多元。第二批案例创新探索出一些新的模式、新的做法、新的方法,进一步丰富了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工具箱”。例如,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建设粤港“跨境通办”线上服务专区,创新打造“湾事通”综合服务平台,对以技术手段推进规则衔接具有示范意义;珠海市灵活运用经济特区立法权创新制定了澳门医疗人员、药学技术人员专业资格在横琴执业的办法;中山创新突破跨境贸易和资金结算难的难题,成功实现“港药粤产”。
再就是规则衔接更加注重回应民众关切。第二批案例聚焦与港澳居民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政务服务等领域,打通了民生融通“最后一公里”。例如,南沙创新与港澳教育衔接机制,民心港人子弟学校采用香港学制,真正实现与香港本地课程无缝衔接,学校在读香港学生占比超过90%;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高水平建设“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实现政策“全覆盖”服务“全链条”交流“全场景”,累计孵化港澳青年创业项目5000多个。
不难看出,这些典型案例都是关注专项领域、聚焦具体问题的“小切口”,而解决问题,正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解决问题入手,三地民众关心什么热点、难点问题,就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把脉、靶向施治,让“小切口”产生“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的效果,以“点”带“面”促进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切实提升大湾区居民的获得感。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五年来,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体制机制“软联通”成效显著,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也要看到,推进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既要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着力破解制度性根本性问题,也要立足当下,聚焦热点难点问题,大胆探索、扎实推进,以更多“小切口”带动大湾区规则衔接的“大变化”。
李妹妍 羊城晚报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