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正在归来 彰显共生之美

发布时间:2024-11-22 10:11:14 来源: sp20241122

原标题:大湖正在归来 彰显共生之美

   “经过努力,青海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水质优良率达100%,草地综合植被盖度达60%,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11.41万吨,鸟类种数达288种,栖息水鸟数量达60.6万只,普氏原羚数量达3400余只,高原独有的‘草—河—湖—鱼—鸟’共生生态链趋于平衡。”在日前召开的青海湖生态保护座谈会上,青海湖景区管理局局长董富海介绍。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也是高原内陆湖泊湿地的典型代表,有中国西北部“气候调节器”和青藏高原物种基因库之称。自2022年4月25日国家公园管理局同意开展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以来,青海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日前,记者走进创建中的青海湖国家公园,亲身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

   来到青海湖鸟岛时,正逢一场秋雪,金黄的草原被冰雪覆盖,青海湖犹如镶嵌在连绵雪山中的蓝色宝石。“受气候、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青海湖生态环境曾一度出现恶化,水位下降、面积缩小,2002年青海湖水体面积仅有4183.75平方公里。”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何玉邦介绍,近年来,青海以维护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多样性为重点,全面推进青海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先后投资2.5亿元实施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监测体系建设、保护能力建设等重点生态保护项目。

   “我们欣喜地看到,青海湖水位、水体面积等数据近年来明显向好。‘大湖归来’带来最直接的变化就是青海湖周边生态环境变好了,湿地面积持续增加,高密度植被覆盖率持续扩大,青海湖整体生态功能持续增强,保护区沙地、裸地、盐碱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何玉邦感慨道。

   孙建青是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然保护科科长,见证了青海湖独有的珍稀物种——普氏原羚种群数量从保护初期的不足300只到如今超过3400只的全过程。

   历史上普氏原羚曾广泛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等省(区),但在20世纪90年代调查时发现,普氏原羚仅在青海湖地区有分布。“从2007年开始,保护区分别于每年3月、6月、8月、12月4个节点,即普氏原羚非繁殖期的前期、后期,以及繁殖期的产羔期、交配期,开展观测工作。”孙建青回忆,“最开始观测的时候,普氏原羚数量很少,能够发现一两只,心情都很激动。随着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强,普氏原羚种群数量随之增加,在交配合群期甚至能看到近千只普氏原羚在草地间漫步。”

   “那里有普氏原羚!”在位于青海湖北岸的青海省刚察县哈尔盖“羚羊小镇”观测台上,参观者们正通过望远镜观测普氏原羚的野外生存状态,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看去,不远处,5只普氏原羚悠闲地在雪地中觅食,即使不用望远镜,也能清晰地看到它们最为鲜明的特征——竖立翻翘、形如爱心的白色臀部。

   “立足青海湖特有资源禀赋,我们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青海湖生态保护成果共享。”青海湖景区管理局旅游管理处处长陈德辉介绍,景区目前已确定12个环湖生态游憩点,并已启动哈尔盖普氏原羚野外观测基地、普氏原羚科研救护中心、湟鱼洄游观赏基地等3个生态教育基地的建设,成功申报仙女湾等7处青海湖自然教育基地,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自然体验和生态教育活动,更好地满足游客的生态体验需求。同时,积极发挥联农带农机制作用,采取土地流转、牧民参与、吸纳就业等措施,引导环湖周边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生态旅游,在生态保护共治共享中实现就业增收。

   (本报记者 王雯静 万玛加 本报通讯员 董静怡)

(责编:温璐、薄晨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