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温春香: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做好客家文化海外传播?

发布时间:2025-01-11 04:37:10 来源: sp20250111

   中新社 南昌12月21日电 题: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做好客家文化海外传播?

  ——专访赣南师范大学客家研究院院长、客家研究中心主任温春香

   中新社 记者 吴鹏泉

  当前,全世界约有8000万客家人,除在中国广泛分布外,还播衍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美国、秘鲁、毛里求斯等80余个国家和地区。伴随着客家人的足迹,客家文化播撒至世界各地。

  客家人是怎样走向世界的?客家文化海外传播现状如何?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做好客家文化海外传播?赣南师范大学客家研究院院长、客家研究中心主任温春香教授近日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予以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客家人从何而来,又是怎样走向世界的?

赣南客家文化博物馆展示的客家人历史上第四次迁徙的线路图。刘力鑫 摄

  温春香:何谓“客家”?客家人从何而来?一直是客家研究讨论的重要问题,至今形成几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客家人是中原南迁的汉人后裔,持这种观点的依据是罗香林的《客家源流考》,他在该书中引用大量客家人的族谱,论证客家人的祖先是来自中原的汉人,经过五次大迁徙,辗转南迁到华南各地。

  第二种观点是客家人主要是南方百越人后裔,与中原南迁而来的汉人融合而成,其代表性著作是房学嘉的《客家源流探奥》。

  第三种观点是客家人是以中原汉族为主,与华南土著尤其是畲族融合而来,其观点源头是罗香林在其更早的代表作《客家研究导论》中提出,客家人曾与闽粤赣三省交界地的土著畲族发生相当的混化,这一观点为学界大多数学者所认可,所以罗香林的“客家观”前后是发生过变化的。

  客家人迁移海外,主要是在明清以后。由于客家人聚居区山多田少,素称“八山一水一分田”,随着人口增长,生活贫困的客家人通过契约华工进入非洲与东南亚等地。

  如今,客家人遍布世界五大洲,其中东南亚人数最多。印尼、马来西亚客家人超过百万,泰国、新加坡客家人皆有数十万之多,越南、缅甸、印度、日本、菲律宾、美国、秘鲁、牙买加、毛里求斯、南非等地皆有大量客家人分布。随着移民浪潮,出现“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的说法。

  早期迁往东南亚的客家人以采矿为主,所开采的矿物主要是金和锡,同时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经济作物,从事港口贸易,发展交通航运业等,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新社 记者:客家文化渊源是什么?

  温春香:客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渊源既有中原文化的根,又有闽粤赣山区文化的脉,是融合族群文化、山地文化、移民文化为一体的文化综合体。

  作为一种移民文化,客家文化内核一直传承着传统的儒家文化,在长期迁徙与移民中,客家人形成了厚德笃行、崇先报本、耕读传家、爱国爱乡的高尚精神和优秀品质,这些精神品质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客家移民代代秉承的文化根本。

关西新围,该围屋是最具代表性的客家民居,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2012年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刘力鑫 摄

  在中古早期,闽粤赣交界区分布着百越人群,至唐宋时期,则为峒民与畲民的聚居区。在移民过程中,客家先民与闽粤赣当地土著融合,山区性与边缘性又造就了客家人吃苦耐劳、敦厚朴实、开拓进取的性格,是客家人开发山区与海外拓展的重要精神支柱。

   中新社 记者:客家文化在海外传播的现状如何?

  温春香:客家文化蕴含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闽西土楼、粤东围龙屋、赣南围屋,皆是其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因时因地而出现的建筑发明。客家围屋是一种集祠、家、堡功能为一体,具有鲜明防卫特征的封闭式客家民居。客家民俗文化更是异彩纷呈,节日庆典、民俗庙会、宗教仪式、歌谣戏剧,伴随着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也成为客家人解不开的乡愁。

游客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客家土楼参观游玩。刘贵雄 摄

  随着客家人海外迁徙,客家文化也被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早期的客家移民通过建立会馆,组织各种不同的社会与文化活动,联谊同乡;创建客属社团,集中力量发展教育文化和开展健身娱乐活动等,客家文化跟随客家移民传播到海外各地。

  社会在不断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客家文化更加快速、直观传播到全球各地。在这种方式下,更多的人能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接受客家文化,使其在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中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

   中新社 记者: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做好客家文化海外传播?

  温春香: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尤其是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为客家文化海外传播提供了新机遇。

  进入新时代,海外客属人群经历代际更替,客家文化海外传播与传承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做好客家文化的海外传播,首先要以乡情乡音为纽带,联络乡谊。客家人里广为流传一句话“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至今许多客属社团组织仍坚持说客家话。

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客家宗祠祭祖大典在客家文化城举行。刘力鑫 摄

  其次,要以传统民俗节日为主要载体,加强海外客属同胞的故土情结。数百年来,漂洋过海的客家人在异国他乡努力打拼,丰富多彩的客家民俗文化也像种子一样在海外传播开来,在世界各地扎根,成为团结海内外客属同胞的精神纽带。

  再次,以族群文化为核心,加强文化网络联系。尤其是以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为平台,加强跨国跨地区的文化联络。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盛会之一,也是海内外客属乡亲联络乡谊和进行跨国跨地区交往的重要载体,还是各国各地区客家人开展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

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暨首届客家民俗文化艺术节晚会现场。刘力鑫 摄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于1971年9月在香港举行首届会议,迄今已在亚、美、非三大洲24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32届大会,有50余年历史。大会规模由最初的几百人扩大到几千人,内容也集恳亲联谊、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于一体。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举办,受到世界各地客属人士、当地政府及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客家文化也得到广泛传播。

   中新社 记者:客家文化在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温春香:客家文化是移民文化,无论是在从中原南迁与当地土著融合的过程中,还是在从中国走向海外的过程中,都与当地文化互相借鉴、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形成了独特的族群文化。

  海外客家人不仅对侨居国和地区的社会事业做出了很多贡献,对祖(籍)国的经济文化建设也作出很多贡献。如迁居东南亚的客家人,与当地人民一起团结反抗,共同抵抗殖民压迫;在经济上更是积极发展工业、投身教育、兴办交通,同时也在祖(籍)国投资企业、资助教育、发展医疗、传播科技。

  客家文化也是族群文化。无论迁到哪里,客家人都有寻根的传统,并有着高度的族群认同感与凝聚力,客家文化的海外传播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深具意义。客家文化在海外的传播经验,对于构建全世界民族、宗教、文化多样性,实现国际合作,共筑世界和平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完)

  受访者简介:

  温春香,毕业于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赣南师范大学教授、客家研究院院长、客家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江西省地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赣州市客家联谊会常务理事、赣州市专家联谊会专家、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客家文化、历史人类学、东南民族史等领域的研究。先后在《世界民族》《民俗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文化表述与族群认同——新文化史视野下的赣闽粤毗邻区族群研究》,编著《赣南民间文书》一辑十册,主编著作4部;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1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等课题10余项。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