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15:04:31 来源: sp20250107
□ 本报记者 勾明扬
近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进一步扩大数字人民币在香港的试点范围,便利香港居民开立和使用数字人民币钱包,并通过电子快速支付系统“转数快”为数字人民币钱包充值。
与此同时,“转数快”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营运的数字人民币央行端系统的互通,也是世界上首个快速支付系统与央行数字货币系统的连接。
业内人士表示,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将会为香港及内地居民提供一个安全、便捷及崭新的跨境支付选择,提升跨境支付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并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
深化跨境试点
今年1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了6项金融举措,旨在进一步推动内地金融业的高水平开放,深化内地和香港的金融合作,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这些举措涉及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跨境资金便利化以及深化金融合作等多个方面,可以概括为“三联通、三便利”。值得注意的是,深化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为香港和内地居民企业带来更多便利,正是举措之一。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表示,香港金融管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在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场景方面一直保持着紧密合作,这次试点也说明了双方合作进一步扩大,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转数快”与央行端系统的互通也很有代表性,此次互通的成功,为以后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和发展,以及与其他支付系统整体的连接积累了宝贵经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据了解,本次试点范围扩大后,用户现在只需拥有香港手机号码,便可以在香港开立并使用个人数字人民币钱包。数币钱包可用于跨境支付,但不可用作个人之间的转账。香港用户可通过本地17家零售银行经“转数快”为钱包充值,并在大湾区和内地其他试点地区使用数字人民币。香港银行同业结算公司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转数快”系统累计有1437.52万个账户登记。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香港成为首个数字人民币的跨境试点,多家中外资银行积极参与,有助于增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数字人民币试点扩容可以为香港和内地的居民、企业提供更安全便捷、更有效率的跨境支付模式,有助于推动香港和内地更紧密联系。
与此同时,数字人民币与内地传统电子支付正在开展条码互通工作,香港居民将来也可以有更多消费选择。香港金融管理局也会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共同探讨通过实名认证让香港居民升级数币钱包,以及推进更多支付上的互联互通,为用户(包括个人及商户)提供更便利的支付体验。同时,也会共同探索企业的应用场景,以便利跨境贸易结算。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表示,我们会继续与中国人民银行紧密合作,逐步扩充数字人民币的应用范围,丰富香港居民可使用的数币钱包功能,并推动更多零售商户接受数字人民币,便利居民的跨境零售支付。
场景不断拓展
早在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就成立了专门团队,开始对数字货币发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及相关国际经验等问题进行专项研究。随后,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从事法定数字货币研发的官方机构——数字货币研究所。10年间,数字人民币取得了长足发展。数字人民币APP的成功上线和试点城市的不断铺开,都带动了数字人民币的普及。
董希淼表示,从运营和技术层面看,我国数字人民币的主要特征一是双层运营,即央行先把数字人民币兑换给银行或者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而不是由央行直接向公众发行;二是可控匿名,数字人民币在公众与商业银行之间是匿名的,但央行可以追踪其流向,较好地平衡了保护隐私和防范风险的双重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淘宝、京东、美团、网易严选、唯品会、携程、滴滴、微信小程序等平台,目前均已受理数字人民币。王蓬博认为,数字人民币的场景拓展已经从纯线下走到了线上线下融合,从侧重C端场景布局到利用智能合约技术向企业端和政府侧延伸。具体到场景来看,数字人民币已经从小额高频特点的餐饮服务、购物消费、休闲娱乐、交通出行等零售场景拓展到产业互联网、数字政务、对公贸易、跨境金融等领域。
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境外人士来华,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考虑其使用习惯和个人隐私保护诉求,发挥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可控匿名特性和低成本优势,组织推出了境外人员在华数字人民币支付解决方案,并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首次应用。此后经过持续优化,已初步形成了多元化服务能力。
今年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了《境外来华人士数字人民币支付指南》。根据指南,境外来华人员可在当地应用市场下载数字人民币APP后,以当地手机号直接开通小额匿名的四类钱包,并绑定境外银行卡,无需前往柜面、提供护照等身份信息或办理境内银行卡。数字人民币APP境外版目前已经支持210余个国家或地区的手机号注册账号、开通钱包,支持绑定境外发行的Visa、Mastercard银行卡。
上述指南中还提到,将丰富硬钱包领取渠道,覆盖重点涉外场景,契合外籍人员支付习惯。硬钱包以卡片、手环、徽章等物理介质为载体,兼具支付能力和收藏价值,支持用境外银行卡或外币现钞充值,还可通过关联数字人民币APP实现钱包管理。通过运营机构柜面或外币兑换机等渠道,境外来华人员可便利获取硬钱包。例如,深圳已在口岸等地区布设数字人民币硬钱包自助发卡机,支持境外人员使用外币自助兑换硬钱包,做好“入境第一站”服务。
服务金融创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围绕做好“五篇大文章”,数字人民币在支撑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普惠金融水平、提高支付体系运行效率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今年1月发布的《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提出,在贸易结算、电商支付、碳交易、绿色电力交易等领域试点使用数字人民币,规范拓展数字人民币在财政资金使用中的应用场景。业内人士表示,数字人民币将不断提升服务绿色产业发展能力,加大绿色企业支持力度,未来将持续探索、利用数字人民币解决绿色企业发展难题。
各试点地区政府及运营机构不仅将数字人民币应用于绿色低碳场景,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新抓手,还将数字人民币应用于绿色企业补贴资金、贷款、贴现业务等领域,助力绿色金融发展。比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面向绿色企业的贴现产品“绿色G贴”与数字人民币相结合,推进“再贴现+绿票贴现+数字人民币”业务场景落地。
同时,数字人民币还深耕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通过持续完善数字人民币对公产品服务,积极满足民营中小微企业信贷等金融需求,支持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各试点地区政府及运营机构也积极拓展民生场景应用,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并且将数字人民币服务扩展至农产品销售、惠农补贴发放等县域农村特色场景,助力乡村振兴。与此同时,也在持续加大对境外来华人士的服务力度。
此外,运营机构利用数字人民币特性,设计了更多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支付产品和养老金融产品。比如,中国农业银行在湖州养老院为老年用户群体发放依托电子证件形态的硬钱包产品,在大门、超市、房间均可无障碍使用,获得老年人欢迎。中国银行完成苏州市首笔数字人民币养老服务业纾困补贴金发放,进一步实现养老场景建设与数字金融的有机融合,为地方养老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活力。
数字人民币丰富的产品体系和先进特性,还能支持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助力提高数字金融治理水平。比如,在北京、成都、青岛、深圳等地落地了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管理方案,探索利用智能合约设计精准的财政补贴、供应链金融等方案,提高资金发放及管理效率。
“数字人民币是货币体系不断演进的必然结果,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董希淼表示,为促进数字人民币加快试点推广,应建立完善数字人民币综合监管框架,维护其法定地位;积极参与数字金融全球治理,增加中国话语权;加快实现多场景覆盖,拓展多功能应用;从技术和制度方面加强保护用户数据和隐私安全。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