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界汉学家建造汉学“母港”

发布时间:2024-11-28 06:47:08 来源: sp20241128

   中新社 北京10月16日电 题:为世界汉学家建造汉学“母港”

  ——专访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主任徐宝锋

   中新社 记者  崔相光

  来自不同国家的16位汉学家、翻译家近日入驻青岛世界汉学中心开展学术研修。其间,他们走进当地多所学校开展以中国教育为主题的调研,感知中国经济建设进程与社会发展变化,领略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世界汉学中心作为全球汉学家工作的基地,其‘母港’的作用正逐渐彰显,吸引力越来越大。”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主任徐宝锋在接受 中新社 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汉学家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知识群体,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学习者、爱好者,也是传播者。

  “以前,他们像一只只小帆船分布在世界各地。世界汉学中心成立后,汉学家们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停靠的港湾,一个可以从学术上、工作上、生活上为他们提供补给和支撑的大后方。”徐宝锋说。

青岛世界汉学中心外景。 (受访者供图)

  世界汉学中心致力于打造汉学家“母港”,依托在汉学数据、学术文献、语言数据库等方面的优质资源,建构一个全面的学术服务和研究平台,打造“共享、创新、开放”的汉学学术生态圈。

  据徐宝锋介绍,今年9月入驻汉学中心的16位汉学学者联络和邀约时间非常短,仅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得到了所有人积极的回应。“汉学家从之前被动地接受邀请,变成了主动地申请和积极地参与。”

  世界汉学中心致力于联络并激活遍布全球的汉学研究与知识资源,打造以汉学家为“思想源”的智库。

  徐宝锋说,今年92岁高龄的“罗马尼亚汉学之母”萨安娜(Anna Eva Budura)已经把她毕生的学术档案和学术成果分成两份,一份交到了罗马尼亚国家档案馆,另一份捐赠给了世界汉学中心。

  在世界汉学中心入驻期间,受土耳其汉学家吉来(Giray Fidan)的启发,埃及汉学家、爱资哈尔大学中文系主任阿齐兹(Abdel Aziz Hamdi)终于下决心去翻译他最喜欢但从来不敢动笔的《红楼梦》。

  10月21日至23日,世界汉学中心将迎来“‘一带一路’与世界汉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这将是一个汉学研究者的大聚会。”徐宝锋介绍说。

青岛世界汉学中心阅读空间。 (受访者供图)

  谈及此次研讨会为何以“‘一带一路’与世界汉学研究”为主议题,徐宝锋说:“世界汉学发展到现在,出现了一个新趋势——从以前的西方中心主义,转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建国家从以前弱势的学术地位,逐渐变成了世界汉学与当代中国学重要的学术支点。”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此次研讨会将深入探讨‘一带一路’和世界汉学发展的关系以及汉学学术研究如何在共建国家发挥促进民心相通的作用。”徐宝锋补充道。

  徐宝锋期望,10月的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和7月举行的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一道,共同描绘出世界汉学发展的宏观图景,最终构建起融通中外的对话交流机制和汉学学术生态。(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