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衣“智造”之变:从原料到成衣最快只需7分钟

发布时间:2024-11-27 19:36:05 来源: sp20241127

   中新社 广州3月30日电 题:岭南衣“智造”之变:从原料到成衣最快只需7分钟

   中新社 记者 孙秋霞

  广东是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当前,在数字化浪潮下,广东制衣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岭南衣正从“制造”向“智造”转变。

  在“中国针织名镇”佛山张槎,一间5000平方米的数字化工厂正在有序运转。自动裁床机将布料裁剪成电脑设定的形状,智能吊挂机将裁剪好的布料依次传送至每道工序的工人座位前,最快7分钟就能将“原料”变“成衣”。

  “我们的数字化工厂去年11月开始运行,车间里的显示屏可以实时显示工人的生产量,尤其对于排产而言,它的优势体现得非常明显,目前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7月。”佛山市瑞蒽服装有限公司(简称“瑞蒽服装”)董事长冯永国说。

  瑞蒽服装成立于2009年,去年投入10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将生产车间从设备到管理进行全方位改进,实现了数智化覆盖面辅料仓、裁剪房、缝制车间等生产全流程。冯永国表示,目前张槎的针织服装行业正在蓬勃发展,未来会继续扎根于此,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发展。

  纺织服装产业是佛山市高明区的支柱产业之一。1988年,大型产品出口型及高新技术型纺织企业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简称“广东溢达”)便在高明区投资建厂,每年销售额约40亿元。

广东佛山一制衣厂改造的数字化工厂,智能吊挂系统将裁剪好的布料依次传送至每道工序。 中新社 记者 孙秋霞 摄

  负责该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副总监杨刚介绍说,当客户的订单、种类、款式多了以后,单靠传统人工方式已无法高效完成生产。公司从1995年开始搭建从棉纺、面料到成衣甚至辅料的全供应链系统,后来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式让机器代替人进行车缝作业。

  “我们的员工由从事重复繁琐工作的操作工,变为研究、控制机器和设备的技术人员。以前完成一个成衣订单,通常需要2至3个月,现在最快可以在2至3周内完成。”杨刚说。

  广东溢达财务总监李静介绍说,公司每年投入超过2亿元开展创新研发和自动化改造。得益于数智化改造,公司实现降本增效,目前国内的针织订单已经“爆单”。

  当前,广州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形成了产业链完整且强大的供应链生态系统,满足现代服装产业“小单快反”需求。借助广州成熟的服装产业链,快尚时装(广州)有限公司(简称“UR”)逐渐发展壮大,海外门店已拓展至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地。

  UR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自研商品数智化管理平台和自研供应链协同平台,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过程,再到成品的存储和物流,可实现每个环节实时监控和优化,大幅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效率。

  对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来说,随着柔性化、定制化生产需求增长迅猛,企业对降本增效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数字化赋能成为有效抓手。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接受 中新社 记者采访时表示,打造新兴纺织服装产业,需要从品牌、技术、设计、生产流程、仓储物流、销售终端等全方面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政府和行业可以推进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整合。

  2023年以来,广东省陆续出台相关政策,着力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带动纺织服装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服务链协同发展。根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底,争取纺织和服装产业营收达到7000亿元,到2027年实现翻一番。(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