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6:37:39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舟山11月9日电(记者 林波)千年定海山,说的便是浙江“千岛之城”舟山的悠久海岛历史文化。作为该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定海商帮”是这座海岛城市的亮丽名片。
近代以来,秉承着“海纳百川、敢为人先,崇文重商、诚信务实”这十六个字,舟山人走出海岛,闯荡于上海滩,走向天南地北、世界各地,留下了浓厚的“定海商帮”文化内核。
众所周知,自唐开元二十六年设立县治以来,定海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千年古城”。经过历朝各代特别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设,形成了其独特的“海上花园”风采。
设县以来,定海一直是舟山的文化商业中心。城内有东、南、西、北、中五条大街,城外最热闹的街市要数道头横街头,彼时这一带商店林立,市面繁荣。
祥生第三分行(资料图)。 定海区档案馆供图定海商界更是英才荟萃,历史上曾出过朱葆三、刘鸿生、董浩云、周祥生、许廷佐、王启宇等一大批实业家。
以刘鸿生为例,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近代民族工商业先驱、民建先贤,他曾先后担任民建中央常委、民建上海市委会副主委等职。
据舟山民建会员之家工作人员介绍,刘鸿生以经营开滦煤炭起家,创立了近代中国数一数二的民族企业集团,被誉为“火柴大王”“水泥大王”“煤炭大王”“毛纺业大王”。
如今,在定海区,修缮一新的刘鸿生故居正以数字化新面貌对外开放,讲述着“定海商帮”的奋斗故事。
刘鸿生故居一景(资料图)。 沈汝汝摄“故居的建成开馆,一定会让更多舟山人、民建人、中国人将实业救国、志振中华的爱国精神赓续下去、发扬光大。”刘鸿生嫡孙刘作毅在刘鸿生故居开馆暨舟山民建会员之家揭牌仪式上如是说。
审视当下,越来越多的“定海商帮”正深耕脚下这片热土。
在定海上海商会会长张伟舟看来,从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到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再到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舟山正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发展活力。
众所周知,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海洋渔场。作为全国重要海洋渔业生产和加工基地,长久以来,海水捕捞和加工业是舟山的支柱产业。然而,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传统渔业遭遇越来越大的挑战。
在创业的20多年中,张伟舟见证了海洋渔业的“转型”发展。
“我觉得家乡挺好的。”从单一的活鱼出口业务到成立水产集团,再到国际贸易公司,张伟舟一直以家乡为圆心,发展事业。
在“定海商帮”这一弥足珍贵的无形资产下,关于定海人的创新创业故事不断上演。
“大海孕育了祖辈宽广的胸怀,也让我们这一代继续传承。”定海区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李海军是一位“70后”,创业已有20余年。在他眼中,创业创新是一场学习的过程,永远没有终点,他建议多向年轻一代学习,“特别是在服装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年轻人的带货方式和思路,学习新的网络知识,从而成就彼此更好发展。”
作为新生代企业家,“走向世界”是孙吉给自己定下的一个长远目标。
2009年回国后,孙吉进入浙江台意德塑机制造有限公司,不同于父辈深耕单一国内市场的发展方向,他希望更多的“中国制造”能走出国门。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组建了一支年轻、高效营销团队,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在巩固和提升国内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努力,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代理其公司产品。
孙吉不仅仅是一名“创二代”,同时也是定海区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会长。在他看来,从偏远海岛到群岛新区,从海洋经济重镇到投资热土,在舟山的发展建设中,“定海商帮”是不可或缺的力量,而他也期许让更多人加入这个大家庭,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从出走到回归,秉承着在时代浪潮中不变的情怀和初心,越来越多如孙吉一样的“定海商帮”走在了“回家的路上”,并用与时俱进的视野逐梦未来。(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