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 立德树人(深聚焦)

发布时间:2024-11-21 22:21:54 来源: sp20241121

  图①: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学生在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琵琶歌。   吴练勋摄(影像中国)   图②:贵州黔西市谷里镇谷里小学,学生在练习书法。   周训超摄(影像中国)

  四川眉山市仁寿县方家镇曲江小学校的学生在制作泥塑工艺品。   潘 帅摄(影像中国)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抓早抓小、久久为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有利于夯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

  本期教育版聚焦几所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探索课程改革,开展实践活动……学校通过丰富的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编  者  

  

  湖南大学

  赓续传统  培育人才

  本报记者  吴  丹

  湘江西岸,岳麓山下,清幽雅致的书院掩映在参天古木间。白墙灰瓦,绿坡赭岩,深深庭院,弦歌不绝。

  “大家请看,这就是岳麓书院的大门,两旁悬挂有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源自《左传》,下联出自《论语》。”湖南大学岳麓书院2020级历史学专业学生刘畅对着话筒热情讲解。佩戴耳机的游客们跟随讲解,细细品味历史韵味。

  “你是书院的学生吗?你讲得特别好。”“谢谢你的讲解,受益匪浅。”……听到游客的赞扬、看到他们尽兴而归,刘畅开心之余更收获了成就感,她说:“把自己引以为豪、日日生活学习的地方讲给大家听,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希望能向更多人传播书院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一个缩影。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介绍,岳麓书院创建于北宋年间,如今是湖南大学的二级学院,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格局,设有3个教学机构,绵延千年的教育和文化传统由此赓续。

  据介绍,岳麓书院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每年举办系列活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在知行合一中传承书院文化。

  将思政课堂“搬”到岳麓山,构建每日一批学生研学、每月一次专家会讲的大思政课体系;开设经典阅读通识课程40余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课程90门,涵养学生文化素养;成立多个研究平台,做好研究阐释工作……湖南大学党委书记邓卫表示,学校以岳麓书院为窗口,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文化自信,努力打造新时代经世致用人才培养高地、国学研究高地与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传播高地,使岳麓书院成为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支撑。

  一景一物,润泽于心。“作为岳麓书院的学生,我时常思考,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穿行在古老建筑群中,登上岳麓书院御书楼翻阅古籍时,刘畅感觉自己也走进了历史,成为一名史学工作者的梦想愈加坚定。

  

  山东枣庄市第十五中学

  挖掘资源  丰富实践

  本报记者  闫伊乔

  “柳琴戏起源于民间,深受百姓喜爱……”近日,在山东枣庄市第十五中学,柳琴戏非遗传承人邵晓环向学生们介绍了柳琴戏的起源和发展。在表演环节,富有感染力的唱腔引发台下阵阵掌声。

  邵晓环是枣庄市第十五中学的兼职教师,定期到校传授柳琴戏的相关知识和表演艺术,开设富有地方特色的柳琴戏课程,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枣庄市第十五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梁健介绍,学校是山东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注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多渠道全过程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据介绍,枣庄市第十五中学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加强综合实践课程开发,强化体验教育,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学校实际的教育活动。

  “藿香、薄荷、紫苏、菖蒲、香茅……大家制作的香囊中含有多味中药材,具有提神醒脑等功效。此外,香囊也象征着幸福、安康。”前不久,学校八年级的同学们走进枣庄市中医医院,在医院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制作了中药香囊,体验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中医药实践课。

  课堂上,同学们观摩了中药炮制过程,了解了中医理疗项目,探索了望闻问切的奥妙。学生郝帅说:“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们感受到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近年来,枣庄市第十五中学还充分挖掘当地传统文化资源,开展馆校合作,在滕州墨子纪念馆等地建立了教育基地,打造了多条文化研学路线,并联合枣庄市图书馆开展“尼山书院”讲座活动等。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令同学们受益匪浅。“在熏染、浸润中,我们愈发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决心要更好地学习、传承。”七年级学生王雅婕说。

  

  江苏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小学

  创新课程  激发兴趣

  本报记者  丁雅诵

  “大家看这个‘瓜’字,上方就像瓜藤,下方的瓜蔓弯弯曲曲地垂下来,瓜蔓下挂着的就是瓜了。”江苏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上,教师陆莉一边展示“瓜”字的小篆字形,一边讲解道。

  “‘瓜’的本义是一种果实,比如西瓜、冬瓜、丝瓜、南瓜等。由于瓜大多是圆的,于是又引申出一些词语。”在生动的讲述中,汉字在孩子们的眼里“活”了起来,随后的书写过程也变得更加有趣。

  这是东洲小学探索课程改革、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缩影。“构建大阅读课程体系,打造丰富的微课程群,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方向。”东洲小学教育管理集团总校长吴建英介绍,学校不仅将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作为语文课程基础,还把对联、灯谜、谚语、民间故事以及家乡民谣等编入课程,尽可能帮助学生打开阅读空间。

  为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加入脑入心,老师们注重寓教于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激活经典。比如,在成语微课程中,结合学校京剧特色,老师会带领学生欣赏京剧经典剧目,了解唱段背后的历史故事,并指导学生学习唱腔、进行表演。“我们排演过很多剧目,如《霸王别姬》《八仙过海》等。”教师包丽华说,“在表演中,孩子们不仅迸发出学成语、用成语的兴趣,更感受到成语背后那些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

  前段时间,在学校的阅读文化节中,五年级的学生们阅读了中国民间故事。“我结识了许多新朋友,比如勤劳善良的田螺姑娘”“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我很爱看”“从民间故事中,我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善良、勤劳与勇敢”……翻阅孩子们的读书记录,他们对故事情节的喜爱、对民俗文化的兴趣跃然纸上。

  “坚持儿童本位,用乐学的方式让儿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温暖相逢,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让孩子们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我们将不懈努力。”吴建英说。

  

  版式设计: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9日 05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