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12:36:53 来源: sp20250110
长影旧址博物馆洗印车间一角。 图为长影集团提供
舞台剧《长歌影魂》剧照。 图为长影集团提供
游客参观长影旧址博物馆。 图为长影集团提供
长影职工拍摄电影《桥》。 图为长影集团提供
长影职工拍摄电影《上甘岭》。 图为长影集团提供
长影旧址博物馆外景。 图为长影集团提供
长春电影制片厂厂标。 刘 杰摄(影像中国)
编者按:电影,文化交响中灵动的乐章,它深植社会肌理,反映人民期盼,塑造大众观念,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和广泛群众基础。近年来,国产电影蓬勃发展、佳作频出,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更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生动注脚。
长春电影制片厂,新中国电影的摇篮,自成立以来,累计创作拍摄译制各类影片3600多部,其中一大批经典影片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生活,创造了中国电影半个世纪的辉煌。它不仅是电影事业的摇篮、电影工业的沃土,更是一座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文化赓续的道路、辉映时代演进的画卷、见证中国电影的飞跃。202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被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今天,我们走进长春电影制片厂,回溯其在新中国电影初创时如何筚路蓝缕、砥砺前行;讲述其在新时代历史坐标中如何擘画蓝图、开创未来。
开创“人民电影”的7个“第一”
扎根人民的电影厂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红旗街1118号,长影旧址博物馆。
踏入博物馆的大门,如同搭上了驶往昔日光影世界的列车,一幕幕经典场景在回忆的轨道上缓缓展开。随着黑白胶片缓缓转动,光影中似乎能听到齿孔运转的声纹、闻到显影试剂的气味。陈列柜中,剧作手稿边角的微黄与老式摄影机的古朴,在不经意间渗透心扉,宛如悠悠岁月的轻声细语,述说着长影的荣光。
这趟列车,不仅是历史的陈列,也是艺术的礼赞。
“看过一部影片,记住一个人物”,是长影优秀影片的鲜明特点。展厅中,《冰山上的来客》中侦察员杨排长与敌人斗智斗勇的紧张情节,依旧让人心潮澎湃;《英雄儿女》中王成高呼“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壮烈画面,依然激荡着爱国情怀;《刘三姐》的歌声中,山美水美人更美,展现了生活的美好与纯朴。这些影片,不仅是艺术的精品,更是时代的镜子,映照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民风貌的变化。
“长春电影制片厂开创了‘人民电影’的7个‘第一’,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开疆拓土。”长影集团党委副书记张光临介绍,包括:第一部多辑新闻纪录片、第一部短故事片、第一部木偶片、第一部动画片、第一部科教片、第一部翻版片和第一部长故事片。
第一部长故事片《桥》,有着划时代意义,讲述铁路工人为支援解放战争,修复被敌人破坏的松花江铁路大桥的故事,首次在银幕上塑造了以主人公面貌出现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崭新形象。
“如今回看,《桥》因条件所限还在使用手摇式摄影机,画面略显抖动,但《桥》的出现,如一声春雷,震撼了当时的艺术界,赢得了工人的广泛赞誉。”旧址博物馆讲解员谭月介绍,当时共有37个工会向电影工作者和制片厂献锦旗,各地的工人掀起了向电影中“老梁”学习的热潮。“这面锦旗,正是当年南京一个工会向《桥》的创作者和制片厂的致敬。”
“建厂伊始,长影的领导者和艺术工作者自觉秉承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提出要拍摄以工农兵为主角的电影,创作给工农兵观看的影片。”张光临说,这开创了一条电影与工农兵结合的崭新道路。
在《桥》之后,《白毛女》《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平原游击队》《上甘岭》《英雄儿女》等一系列展现农民、军人的代表作不断在长影涌现,随着长影“工农兵电影”美学范式的形成,“以工农兵为主角、拍给工农兵看”的电影范式又迅速被各大电影厂采用,在全国开花结果,一大批颂扬工农兵的英雄赞歌电影红遍大江南北。
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长影从工农兵起步,拍摄领域不断扩展,创作触角不断延伸,如少数民族题材《五朵金花》《刘三姐》、反特悬疑题材《冰山上的来客》《保密局的枪声》、儿童题材《祖国的花朵》《红孩子》,一部部佳作纷至沓来,但“扎根人民、服务人民”的血液一直在长影流淌,一朵朵人民电影的艺术之花在这里一开就是几十年。
“建厂伊始,长影就把自己和工农兵和人民紧紧相连,长影人把自己拍摄的电影称为‘人民电影’。时至今日,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标志依然是一组工农兵的形象。”张光临说。
将电影技术、管理经验播撒全国
电影工业的博物馆
电影是艺术,也是工业,这是相比其他艺术的突出特点。
如今,长影老厂区内,演绎光影故事的摄影棚、谱写声音诗篇的混录棚、留存时光印记的洗印间……一批电影工业的标志性建筑被完整保留。
“这些设备同时开动,24小时可以拷贝120部影片,曾占据全国1/4的电影胶片洗印份额。”站在胶片洗印流水化生产线旁,长影洗印车间师傅罗勇自豪地说,曾经,这里是全国电影洗印拷贝的三大基地——长洗;如今,它是全国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的电影洗印工业遗址。
不仅是电影洗印拷贝流程,“胶片电影如何调色调光?声音如何录入胶片?孙悟空腾云驾雾特技如何实现?”跟随罗师傅的足迹,在博物馆的原景原貌中,这些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诞生了《英雄儿女》《平原游击队》《刘三姐》等数百部优秀剧本的“小白楼”,录制了《我的祖国》《英雄赞歌》《让我们荡起双桨》等经典歌曲的混合录音棚,还有字幕室、审片室以及电影原始档案、电影服装道具……一套完整的电影生产工业体系,都在这里较好地保留下来。
在洗印车间旁的胶片库,整齐堆放着长影拍摄过的胶片。这些胶片,既是时间的重量,也有管理的智慧。
“胶片曾是电影制作的重要成本,长影的片比大约控制在1∶3,而此前其他地方可能需要1∶5。”张光临说,长影成立后,以正规化、科学化、统一化为导向,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制度。
例如,摄影是电影创作的重要环节,长影制定了20余条详细规定,控制片比和电影成本。再如,长影还建立了总结制度,每部影片杀青之后,都会召开总结大会,所有参与者都需出席,分享体会、交流经验、总结教训。这套科学管理制度,助力长影迅速崛起,继而创造了众多电影经典。
春风化雨,长影经验随着援建播撒全国: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西安电影制片厂、广西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峨眉电影制片厂、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新中国的第一个洗印厂——北京电影洗印厂、我国重要的电影胶片生产厂——保定电影胶片厂,都曾受益于长影的支持。成立以来,长影为全国输送了2000余名管理、艺术、技术人才。每一粒种子都长成了参天大树,新中国的电影事业就这样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擦亮新时代长影品牌
再创辉煌的新起点
长影,以电影为特色,既传承胶片时代的工业精髓,又开拓数字时代的影像新境。
在长春净月潭旁的电影主题公园——长影世纪城,从巨幕震撼到球幕新奇,从3D视觉到4D体验,游客尽享视听盛宴。长影世纪城副总经理吴迪介绍,开园近20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千余万人次。
长影世纪城,是长影集团从单一制片向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跨越的缩影。
“此前是‘给电影拍’,后来变成‘找电影拍’。”长影集团宣传策划中心负责人李桃介绍,1993年中国电影机制改革启动,随着市场化的推进,长影面临空前挑战,传统影片日渐式微,经营困境日益加深。
面对改革浪潮,长影展现了自我革新的勇气,内部改革提效,外部拓展新路。长影以电影为魂,探索产业多元化,拓展影视制作、影视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长影世纪城崛起新地标,旧址博物馆传承老底蕴,长影频道开辟新阵地。长影以产业反哺主业,品牌影响和经济效益双提升,不仅扭转了经营困境,更实现了质的飞跃,成功转型为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
长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庄严介绍:近年来,长影集团聚焦主责主业,按照“有历史 正青春 见未来”的企业文化定位,提出“作品立影、产业助影、人才兴影、技术强影、开放办影、党建管影”的“六大办影理念”,推动长影振兴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是在影视创作主业持续发力。
“长影70多年征程,总结出两大创作法宝: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二是重视以剧本为根本的创作实践。”庄严介绍。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有了好剧本,才能请来好导演、请来好演员、拍出好作品。这条经验在市场化的今天依然适用。”庄严介绍。
2023年,长影投资出品了《满江红》《流浪地球2》《志愿军:雄兵出击》等14部电影电视剧;《黄大年》《人世间》等11部作品荣获华表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长春电影节金鹿奖等20个重要奖项。
二是以电影文旅产业彰显品牌。
近年来,长影文旅产业表现亮眼,长影旧址博物馆、长影世纪城等将红色教育游、电影工业游、电影研学游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影视文化+娱乐游玩”联动体验。改造后的长影老厂区,2014年开馆以来,累计接待全国各地游客超百万人次。
庄严介绍,“十四五”期间,长影进一步盘活老厂区与早期建筑等文物和工业遗产,精心打造旧址博物馆地下延展馆、名人故居酒店、长影文史馆、电影道具馆等重点工程,致力建设更完整的电影工业遗址,更好传承长影文化、新中国电影文化,为擦亮长影品牌、再创长影辉煌奠定坚实基础。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12日 12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