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7:38:29 来源: sp20250108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中央气象台今天(6月13日)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像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气温可达40—42℃。最近一些天,我国北方一些地区迎来持续性的高温天气,让人们感到热气难挡。各种各样的防晒装备、喷水降温设备齐上阵。滚滚热浪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同时,也考验着农业、电力、医疗等行业的应对能力。那么,这轮高温与往年相比是否异常?它还将持续多久?各地又有什么解暑“凉”方呢?
说到这几天北方的天气,主打一个热字。从6月8日开始,我国北方迎来今年首轮大范围高温天气,华北、黄淮、苏皖北部,陕西等地日最高气温达到35—39℃,其中河北中南部、河南西北部、天津南部以及山东中西部出现了40—42℃的高温。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符娇兰:“6月12日到13日,整体来说高温阶段是最强的一个时段。14日到15日,受降水和弱冷空气影响,华北的高温会有一个间歇,但是黄淮等地的高温仍将持续。从16日到18日,整个华北、黄淮等地高温会有再度发展的情况,可能上述地区还会出现35—39℃,局地40℃的高温。”
北方本轮的高温天气,强度强、范围广、持续时间长。6月7日、8日两天,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从6月9日开始,中央气象台升级并持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截至6月13日,已经连续7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那么这次高温天气的成因是什么呢?
符娇兰:“它主要受大陆高压脊以及暖气团东移发展的影响,受暖气团以及高压脊前西北气流下沉增温影响,同时这一段时间华北和黄淮大部地区还是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会有明显辐射增温的影响。受下沉增温和辐射增温共同影响,华北、黄淮等地出现了大范围的高温天气。”
中央气象台预计,北方地区的高温还将持续发展。从6月8日到6月19日,华北中南部、黄淮大部等地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数会有6至8天,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高温天数可达到10天或者超过10天。
虽然这一轮北方的高温很强劲,但气象专家介绍,这次高温无论时间还是强度,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没有太大差异。
符娇兰:“去年大概5月底,华北、黄淮等地出现了高温,(截至7月初)总共出现了5次高温过程,其中6月下旬高温强度也比较强。这次跟去年相比,总体来说从出现时间来讲也是正常的,包括范围和强度,局地可能还是会突破或者达到历史同期的极值,但总体来说极端性并不是非常显著。”
刚才介绍情况的中央气象台预报员主要负责15天以内的天气预报,15天以上的预测,则由国家气候中心完成。对于本轮北方的高温天气,有人产生疑问,这样的高温天气是否会发展成常态?是否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今年夏天高温会频繁出现的一种趋势?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介绍了相关情况。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郑志海:“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之下,我国高温总体上呈现出首发日期提前、高温日数比较多、强度比较强的特征。我们预计今年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高温日数也比较多,尤其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和新疆等地的高温日数比常年同期偏多。”
根据预测情况,虽然今年夏天我国高温天气会相对频繁,但不会集中出现在北方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高温天气会呈现出阶段性和地域性的特征。
郑志海:“今年是在厄尔尼诺衰减年份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非常强,它控制的地方往往会容易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所以今年的高温可能比较严重,但是高温会有明显阶段性特征,就是6月份的时候主要是华北、黄淮这一带的高温会比较清楚,到了盛夏以后,高温更多会转向南方。”
持续的高温不可避免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各地纷纷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说到高温对人的影响,可以说对户外工作者的考验最为严峻。这几天下午,河北保定多地的气温突破40℃,保定市竞秀区的环卫部门调整了人工作业时间,避开午间高温时段,最大限度减少环卫工人在高温下工作。
在临沂市的莒南县,一些社区不仅给户外工作者们提供纳凉歇脚的地方,还提供“清凉贴心”服务,为他们精心准备了消暑物品。
除了室外作业人员,像学校、养老院这样的地方,也纷纷采取举措防范应对高温天气。高温来袭,体育课怎么上也成了大家关注的话题。河北邯郸的广平县第四实验小学接到高温预警后,为学生统一安排了适合室内运动的课程。
在河南漯河的一家养老机构,考虑到高温天让人食欲不振,这几天养老机构为老人们安排了低脂、低盐、低油、高蛋白的餐食,并配备清凉饮品。同时,工作人员每天对房间打扫消毒、通风换气,保持老人居室的环境整洁,让老人们舒适度夏。
室内温凉舒适,室外热浪翻滚。这几天,部分地区的气温持续走高,发生中暑的风险也随之增高。一些省份连续发布中暑气象风险等级预报,提醒人们注意防范。
为了应对高温天气可能带来的中暑、热射病和溺水,有的医院专门成立了中暑和淹溺等危重病诊疗的多学科诊疗团队,开辟绿色通道,确保病人的救治和诊疗安全。虽然救治的工作准备完善,但像中暑、热射病这样的疾病,预防大于治疗,缩短在高温环境下的作业时长,备足防暑药物才是关键。医生提醒,如果在高温环境下连续工作后出现头晕、恶心、视物模糊甚至无汗等症状,就要尽快采取措施。
近期,降雨的减少与高温天气叠加,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出现了旱情。最新气象干旱监测显示,河南全省已经有16个地市72个国家级气象站监测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以上。眼下,正是夏收、夏种、夏管的关键时期。一些地区正面临高温和干旱的双重压力。
眼下,对于河南信阳淮滨县的张里乡来说,抗旱保苗是关键。张里乡地处淮河北岸平原地带,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平均海拔较低,而且土壤结构不良,水分运动性强、蒸发量大。遭遇持续的高温天气,水源就显得更为紧迫。这一轮的高温与前几年同期相比偏高,高温来袭之前,乡里意识到一些农田可能出现取水困难,提前联系相关人员到村里打井。这几天,看着井水喷涌而出,张里乡的村民感到欣慰,地里的庄稼终于有了着落。
为了应对持续的高温为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各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保障“三夏”工作的有序开展。今年以来,山东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7.0%。这几天,韩庆利正在为玉米的灌溉发愁。他所在的临沂市沂水县,正在采取应对措施,加强保水和供水调度,优先保障农作物的灌溉。
除了利用各乡镇的水利站,临沂当地也在加强水库水源的统一调度管理。眼下,5座大型、15座中型水库以及部分小型水库,已先后开闸放水。高温天气,对井然有序的生产生活提出挑战。目前,高温还在持续,各地仍在全力应对这场大考。
高温天气下,一个看上去微不足道的举措,就能让民众多一份舒适清凉。一个有力的部署保障,就可以高效务实地解决难题。根据预测,北方的高温天气还将持续,而且现在离正式入伏还有一段时间,一定要做好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及持久作战的物质储备及心理准备。面对“烤”验,须有“凉”策,我们不仅需要了解高温天气的趋势和带来的影响,还需要从不同层面做好应对措施,打好“组合拳”,最大限度减少这种高温天气带来的损害。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