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5:31:41 来源: sp20241227
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迎来回归祖国怀抱的第27个辉煌年华,与此同时,一项跨越世纪的壮举——东深供水工程,也即将迎来正式通水60周年。
该工程于1964年2月20日动工兴建,担负着香港、深圳以及工程沿线东莞8个镇的居民生活、生产用水重任。1965年3月1日通水以来,历经多次升级改造,已累计对港供水295亿立方米,为香港社会稳定和经济腾飞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粤海水务作为这一对港供水生命线的管理者与守护者,秉承坚持“一流工程、一流技术、一流管理”理念,近年来在保障工程安全、优质、不间断供水的基础上,聚力打造“全要素”透彻感知、全面互联、信息共享的“智慧水务”运管系统,为这座世纪工程装上“智慧大脑”,确保每一滴清泉都成为滋养香港的甘露,书写着新时代对港供水事业全新华章。
科技筑基
安全防线再升级
生命水必须是安全水。近年来,深耕科技创新应用,在东深供水工程沿线,粤海水务建立了覆盖“天、地、水”的多模态、多维度感知体系,全时全域为工程“保驾护航”。
在空中,粤海水务实现工程全线覆盖、最大巡航能力达15公里的无人机自动巡查系统,对水质、水面漂浮物、周围环境、水库库区、设施安全、安保等进行综合巡视,大大提升了供水和水生态安全监控能力;在地面,工程泵站应用“厂站智能巡检系统”,通过“巡检机器人+网络摄像机”等智能前端设备及巡检综合监控平台,开发自主巡视泵组开停机的业务场景,巡检效率与精度均明显提升;在水面,多功能采样监测无人船每周开展两次藻类采样、全库监测和水质巡查,先进的无人除藻船可快速应急处置小面积蓝藻水华,同步确保供水水质安全。
与此同时,水工设施的安全稳定是保障供水的基石。为应对复杂多变的运行环境,粤海水务积极响应水利部智慧水利战略,斥资建设全新水工安全监测系统。这一系统整合了先进的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技术,通过对关键物理量的实时监测与分析,能够准确预测大坝、渠道等设施的变形、渗流、应力应变情况,为工程安全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面对水工建筑物外表面的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等老化问题,粤海水务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实施了碳化粉化防护工程。在金湖渡槽、樟洋渡槽等重要节点,成功应用了新型防护材料和技术,有效延缓了建筑物的老化进程,为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坚强保障。
智慧赋能
开启供水管理新时代
近年来,粤海水务综合运用BIM+GIS技术、数字孪生、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聚力打造“智慧水务”运管系统,推动东深供水工程数字化、智慧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2020年,工程金湖泵站智能巡检系统的启用,标志着公司正式步入泵站智能管理的新纪元。该系统利用巡检机器人和网络摄像机,结合图像识别、红外测温等技术,实现了对设备的远程智能巡视,极大地提高了巡检效率与精确度。2023年,这一系统在东深供水工程沿线各厂站的推广,为工程的全天候监控与分级自主巡检提供了可能。
与此同时,面对复杂的供水调度任务,粤海水务积极探索智能调度技术,结合多年人工调度经验与大数据分析,开发了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能够自动输出日运行优化方案,实现水量分配、水位控制、机组高效运行等多目标的自动优化调度。自上线以来,该系统已经历两年多的实战检验,不仅运行稳定,而且经济高效。2023年,东深供水工程获得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调水工程首批认定,荣膺水利部“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
粤海水务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智慧水务建设,以科技赋能,确保对港供水生命线更加安全、稳定和高效。通过持续的技术革新与科学管理,不断书写对港供水事业的新篇章,为香港的繁荣稳定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蓬勃发展贡献更多粤海力量。
撰文:李赫 龚正 谢宗林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