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6 06:10:54 来源: sp20241206
核心阅读
一部分具备自理能力的老人,因为患基础病、慢性病,或年龄大等原因,独居风险较高,如何解决这类老人的养老问题?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积极探索,陆续建设12座农村互助幸福院,让有自理能力的老人互助抱团,丰富了精神生活,提高了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有580多户900多名农村留守、空巢、孤寡老人,当地探索出一条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整合资金6000余万元,建设12座农村互助幸福院,覆盖8个乡镇、27个村,有自理能力的独居老人互助抱团养老,相互之间,交流顺畅,互相关爱,活动丰富,日子过得更温馨,增加了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搬进幸福小院
大家互帮互助
吉木萨尔县二工镇叶家湖下村90多岁的李玉梅老人,本来在县城小儿子家养老。但儿女的岁数也都不小了,各自都有了孙辈,“他们有自己的事儿,得了闲还要带孙子,免不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而且楼房没电梯,总是不方便。”老人独自在家谁都不放心,儿女们得一天打好几个电话询问情况。
听说镇上建了互助院,每户老人都有自己独立的卧室、客厅、厨房,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生活,“同住不同吃”,李玉梅便从儿子家搬进了互助院。“我自己还能做饭,想吃什么就煮什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遇到头疼脑热不舒服了,还有邻居把饭送上门。”李玉梅说。
“原本不同意老人来这里住,可是又犟不过老娘。”家住六户地村的黄国珍老人今年83岁,从3年前住进互助院,大儿子付超的态度逐渐转变,“只要有时间就来看看,现在觉得住在这里就和家里一样,还有人陪她聊天,生活比在家里舒心。”
在农村,由于居住比较分散,老人遇到突发状况,没人搭把手,最让子女操心。但在互助院,白天几乎家家户户都开着门,周围都是熟悉的邻居,还有院委会成员定期看望,遇到突发状况可以及时联系就医。
去年,李玉梅老人在走廊里摔倒,有人搀扶,有人帮忙联系子女,有人帮忙给医院打电话。“要是在家住,遇上我们出去干活,可真是抓瞎。这不,回家养了一段时间,好了之后又坚持搬回来了。”儿媳杨沛青说。
去年秋天,老台乡互助院的老人们早上起来发现邻居徐作章没出门,趴在窗户上一瞅,见他晕倒在地上,大家连忙帮着送到了门口的医院。“多亏了这些邻居,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徐作章感慨。
“为了方便老人就医,互助院建设选址都在乡镇或者中心村,毗邻乡镇卫生院和卫生所,乡镇卫生院每月一次到互助院为老人体检送药。”吉木萨尔县民政局养老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马艳芸说。
免费申请入住
备受老人欢迎
二工镇互助院是三层带电梯的楼房,房间并排而建,出了房间门,是一条长长的走廊,阳光透过大大的玻璃窗,照得走廊里暖洋洋的,走廊窗台上大家养的花儿开得正艳,想活动活动又怕冷的老人们就在走廊里来回溜达。每层楼都有活动室,象棋、牌桌都齐全,甚至还有健身器械和简单的复健装置,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
在互助院,60岁以上、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即可申请免费入住一间30—40平方米的房间,只需自带家具,并负担水电暖费用和自己日常吃喝开支。“集中供暖,每个房间每年采暖费只要700多元,加上水电费,每年1000元出头就够了。”黄国珍说。
老人们住在这里,谁来负责管理?按照“老人的事情由老人来管理”的原则,互助院成立了院委会,优先从年纪较轻的退休干部和退役军人中选配管理人员,健全完善互助院行为规范、卫生、安全、娱乐等管理制度,由县财政每人每月发放500元补贴。
目前,吉木萨尔县12个互助院已经满员,但每年申请入住的老人仍在排队,“十四五”期间,当地还将新建2所互助院,争取让更多老人入住。
丰富活动项目
完善管理制度
老台乡互助院是并排的平房,门口的菜地里,小青菜发了芽,勤快的老人用塑料搭了小拱棚,里面韭菜已经长了尺把长,“结合农村老年人需求,我们在所有互助院都配套了菜地,延续老人的生活习惯。”马艳芸介绍,“一家四五十平方米的菜地,随便种点菜,夏天都吃不完,还能跟菜店换点零用钱,种不动菜的,把地给邻居种,吃菜也不是问题。”
老台乡老湖村的杨建明老人学历较高,加上身体硬朗,住进老台乡互助院后,当上了副院长,每天早晚都会挨家挨户“巡逻”一圈,谁家水龙头坏了、锁打不开了,找他都能修。
原本就是村里的文艺骨干,住进互助院,组织活动更是方便,杨建明组建起了“乐队”,二胡、板胡伴奏,唱起秦腔、新疆曲子,活动室里每天都热热闹闹。
2023年,吉木萨尔县财政预算42万元、争取上级福彩资金220万元,用于互助院日常基础设施维护和公用部分费用,为保障长期运营的质量,县民政局也在考虑以每家每年600元的标准对入住老人进行适当收费,用于互助院的后期维护。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5日 13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