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06:57:59 来源: sp20250104
叶片翻飞,揉捻滚动,茶叶在老人李兴昌的手里缓缓舒展筋骨,一片匠心融进了茶香。
李兴昌住在云南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困鹿山下,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资源孕育出自然的馈赠。2008年,“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已经70岁的李兴昌是这一项目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宁洱县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故乡。历史上,往来不绝的马帮源源不断地把各茶山的茶叶运送到此进行加工,再向外发送。普洱茶因地而得名,普洱因普洱茶而名扬天下。
在一片茶香中长大的李兴昌,与普洱茶有着解不开的缘分。20世纪80年代,为了保护古茶树,李兴昌的母亲匡志英用尽一生积蓄,买下近百亩的古茶园经营权,并留给后人,殷切叮嘱:“一定要管好古茶园,世代相传的制茶手艺不能荒废。”
“兴昌”,寄托着父母对李兴昌把家传的制茶手艺发扬光大,让茶产业兴旺昌盛的希冀。跟随母亲的脚步,李兴昌开始系统学习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
“本以为是学技术,没想到母亲的第一堂课是管理茶园。”好不容易制出茶叶,信心满满挑到县城贩卖,一公斤却只能卖3.5元。一气之下,李兴昌将茶叶挑回了家。
当时茶叶市场不景气,李兴昌只能减少产量,控制产出,“多亏了母亲的第一课”。
为了更好保护古茶园,了解古茶树,李兴昌在困鹿山上进行实地调查、考证,花了10多年时间将困鹿山的古茶园、古茶树资源家底摸清,绘制出古茶树地图。这些材料也为当地的旅游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想要产出好茶并不容易,从种茶到采茶都要经历重重难关。茶园要坐北朝南,沐浴最长日晒时间,周边有水源,空气水分足;管理要细致,茶树品种搭配要下功夫,修枝打杈、冬耕、施肥、培土样样不能少;采摘要精选,制作女儿茶的蕊茶,一芽一叶,芽长还需长于叶片,长得“肥壮”还不够,形似小鱼、芽有弧度才算上乘……
萎凋、杀青、揉捻……古法贡茶的茶饼制作更是考验着老手艺人精益求精的程度,制作好的茶饼需要72道工序,周期长达36天。把握茶叶的老嫩、翻炒的快慢、抛起的高度,李兴昌细腻感知着手中青叶的变化。翻炒温度调低,延长杀青时间,叶片翻飞生香,制作出回甘更明显的普洱茶。
技艺成就品质,品质成就风味。普洱茶制作技艺认可度高、影响力大。在李兴昌看来,普洱茶制作技艺能成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44个子项目之一,得益于制作技艺千百年来的传承,“而传承下来的不仅是繁复技艺,更是每一名茶匠精益求精并不断创新发展的敬业精神。”
品茶知味,让更多的人喝到一杯好茶是李兴昌一直以来的心愿。创办普洱茶制作技艺传习所,在县职业高级中学开办传习基地……迄今为止,已有上万人接受过李兴昌的培训。让李兴昌欣慰的是,儿子李明泽也跟着他一起学茶制茶。“使用是最好的传承,让传统制茶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李明泽对于“传承”二字,有着自己的理解。
“没有传承就没有发展,非遗传承更要保持技艺的本真性。”李兴昌泡上一杯困鹿山的普洱茶,茶汤橙黄,滋味浓醇,古老的技艺与文化在茶香中氤氲开来……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03日 08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