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1 05:47:51 来源: sp20241201
“把青春留在这里/留在青青的校园里/我插上你给我的机翼/追梦遨游在那蓝天里……”11月25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校区的学生体育场内座无虚席,人们专程赶来,只为观看音乐剧《罗阳》首演十年纪念演出。11年前,歼-15舰载机工程总指挥、北航1978级校友罗阳因公殉职。一年后,这部音乐剧以罗阳为名,饱含对他的缅怀和追忆,以他的故事为蓝本创作而成。10年来,每位北航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就是观看这部音乐剧,它动人的旋律伴随着它所承载的精神力量久久地在人们心中激荡,传递着广大航空航天人不灭的理想信念与精神追求。
“罗阳担当、奉献和创新的一生,践行了以‘空天报国’为核心的北航精神,他是北航校友,也是北航人的典型代表。”北航校党委副书记程波说,“罗阳的事迹在北航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和反响,学校决定排演一部作品来传承、弘扬罗阳精神。当时我们与相关艺术家讨论,最后决定以音乐剧的形式呈现,通过音乐、台词、舞蹈等丰富元素,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来讲好罗阳的故事。”
音乐剧《罗阳》导演、中国音乐学院教授、表演教研室主任陈蔚认为,罗阳作为新时代的楷模,以自己的生命将航天事业推向了一个高峰。如何将罗阳的事迹从“生活真实”转化为“戏剧真实”,让学生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得到教育,在音乐剧中感受到罗阳的精神之美?带着这样的创作使命,陈蔚和团队住进了北航的校园,通过和罗阳的同学及老师们交谈,到沈飞采访他的事迹,找寻创作的根基。全剧以罗阳的航空强国梦为主线,选取了罗阳生前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典型事例,全面、立体、生动地展现了罗阳璀璨的一生。
在一所非艺术专业院校排演一部专业的音乐剧实非易事,何况随着一批批学生的毕业,这部剧还要常常经历演职人员高流动性的考验。可是陈蔚看到北航学生的那一刻,“心情立刻安静了下来。”她回忆说:“我感受到北航的同学个个都聚气凝神,眼神坚定。同学们热爱航空,热爱自己的专业,排练的间隙都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这批学生也让我坚信,他们一定能演好音乐剧《罗阳》。”
当灯光亮起,刚走进北航校园的罗阳意气风发,他和同学们相聚在校园里的“北京一号”飞机前,感受北航精神,坚定未来的方向。正如台词中说的——“我们要去哪儿?”“祖国的蓝天!”毕业前,同学们手拉着手唱着《恰同学少年》《把青春留在这里》,脚步轻快满是青春和理想的光芒。工作后的罗阳褪去了青涩,坚守航空报国的梦想,矢志不渝。剧中歌曲《等待》中,罗阳从犹豫不决到重新充满希望,他一步步实现了设计飞机的任务。当新研制的战斗机拖着长长的火焰飞上蓝天,众人兴奋地合唱“起飞,起飞,梦想与你相随……信仰始终追随”。然而当任务圆满成功,罗阳却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演出结束,导演陈蔚、演职人员及以往参演过音乐剧的毕业生都来到舞台上谢幕,向罗阳画像一起鞠躬并献上了鲜花。罗阳生前的同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团委书记、党建部副部长吴基伟说:“今天的演出仿佛让我重温了罗阳带领大家为新的重点型号、舰载机事业和航空事业努力拼搏奋斗的火热场景。艺术的氛围和航空工业前线的拼搏奋斗有效地相融,使这部作品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精神力量。”
飞行学院2023级新生刘泽说:“音乐剧里罗阳先生第一次看到‘北京一号’飞机的画面好像穿透了时空,和我们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同班的姚骏驰说:“虽然与罗阳先生承担的任务不同,但我们肩上的责任一样是沉甸甸的。成为‘中国机长’,我们也要为国家奉献自己全部的青春!”
在北航学生的心中,剧中《把青春留在这里》的唱段是“每次听到都会鼻子一酸”的“北航人永远铭记的歌”。这部音乐剧也和停在校园里的“北京一号”一样,成为北航校园的精神纽带,感召着新时代的航空航天学子——“在迷茫的时候,就和‘北京一号’谈谈”。剧中的这个片段,让许多学生重新理解了“北航追逐的答案”和北航人的使命初心。
这部音乐剧在高校、企业、中小学累计演出40余场,覆盖线上线下观众20万人,入选中国科协、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重点项目。校团委副书记赵圆表示,“学生走出实验室,走上舞台演绎罗阳的精神,不仅是对罗阳精神最直接的宣传,也是对北航师生最生动的教育”。多年来,北航将美育教育与思政教育及红色经典、传统文化等元素结合,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讲好、传播好北航“空天报国”的故事,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海星朔是北航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2021届的博士毕业生,从大三到博士毕业,他曾经连续7年在音乐剧中饰演罗阳,共演出了37场。海星朔说他特别佩服罗阳当年《理论力学》能考满分,“在北航上过这门课,才知道那有多难!”他认为,同样的北航成长经历,让他对罗阳有了更直接的理解。作为非专业演员,他在打磨角色的过程中也常遇到困难,但是每次遇到问题,他就与导演沟通交流解决问题,就像课业中的每一次“攻坚克难”。
海星朔在北航博士毕业后,选择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继续做博士后,他的理想就是完成学业回到祖国,投身到航空航天事业的一线去。绝大部分参加了《罗阳》音乐剧首演的同学,毕业后都进入了一线研究所,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贡献力量。已毕业的程波说:“这是对《罗阳》这部剧精神最好的传递和印证。”
才见虹霓君已去,英雄谢幕海天间。与音乐剧一同走过的10年也是无数航空人冲锋在前、攻坚克难,为实现航空强国梦想而不懈奋斗的10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们的回信中,激励他们以罗阳同志为榜样,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罗阳青年突击队”有个口号——“我就是罗阳!我在,罗阳就在!”音乐剧《罗阳》剧组也有个口号——“演罗阳、像罗阳、扬罗阳”,他们想用质朴、真挚的情感把音乐剧一直演下去,在更多青年心中建筑起航空强国的梦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诗童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