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9:03:32 来源: sp20241114
核心阅读
美术界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美术馆的老专家老艺术家回信中强调:“努力打造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美术佳作、提升文化素养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殿堂,为繁荣发展中国美术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高质量的艺术创作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文艺要与时代同行,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着力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就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两个结合”的成果,也是“两个结合”的典范。“两个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就要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新时代中国文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我们要始终把文艺放在社会历史的总体性视野中、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宏大历史进程中去认识和把握,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坚持守正创新,在推进“两个结合”中实现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
将中国精神作为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刻阐发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刻诠释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美术界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丰富多彩的精品力作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一段时间以来,在艺术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等问题。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广大美术工作者深入生活、表现人民,一批重大现实题材、历史题材的国家级美术创作项目启动实施,中国精神在艺术作品中日益得到弘扬。
追求德艺双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文艺工作者在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培育道德风尚等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自觉以科学理论指导艺术创作,筑牢思想根基,坚守艺术理想,提升道德修养,自觉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把彰显崇高价值、蕴含美好情感的作品奉献给人民。美术工作者要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传承前辈艺术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抵制庸俗风气影响,胸怀祖国、崇德尚艺,在升华人民情怀、锤炼专业技能、涵养家国情怀中推出更多文质兼美的作品。
不断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美术工作者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重视发展民族化的艺术内容和形式,继承发扬民族艺术传统,拓展风格流派、形式样式,着力展现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我们要不断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勇担使命的意识,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美术工作者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努力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
创作是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在艺术创作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就要坚定文化自信,创作推出植根中华文化沃土、展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优秀作品。美术工作者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创作更多为人们所喜爱的优秀作品。其中,中国画作为民族艺术的代表,彰显中华美学精神,蕴含独特文化基因。要加快构建中国美术理论话语体系,将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作为重要切入点,推动中国艺术传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主动开展更具针对性的美术理论研究,着力阐释中国美术的独特性,挖掘中国美术自身主体价值。在学科建设上,坚持“实践第一”,既不把艺术理论当作书本学问,脱离具体实践,也不把艺术实践简单归类为应用技术,而应坚持“艺理一体”,既打好理论基础,也提升艺术实践水平,努力开拓中国美术发展新局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对文艺创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美术界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牢记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当代中国,江山壮丽、前程远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实践蕴含着令人奋进的生动故事,人民群众的广阔生活创造着丰富多彩的艺术素材。只有深入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了解人民群众的劳动艰辛、关心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捕捉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多彩生活中汲取营养,文艺创作才能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要积极倡导艺术家和机构面向乡村、深入生活、服务基层,为乡村文化振兴作贡献,为创作有筋骨、有温度的时代精品打下深厚基础。
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美术界必须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坚守人民立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自觉把思想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创作出能够经受住人民群众检验、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艺术教育进课堂,大力发展艺术素质教育,让美的因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培养人民艺术家。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从哪里来?从人民中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要在党的领导下培养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根据形势变化进行学科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培养复合型艺术人才,拓展艺术教育课堂,推动人才参与广阔社会实践。关心爱护艺术家和艺术组织,鼓励支持艺术创新创造,让优秀人才在时代的丰厚土壤中脱颖而出、茁壮成长。
(作者为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5日 09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