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力促音乐产业变革

发布时间:2024-11-28 05:23:22 来源: sp20241128

  日前,音乐大模型Suno发布V3版本,并且向个人用户开放。用户只需要用文字描述需求,几十秒的时间,它就可以完成配乐、填词、演唱等歌曲的全流程创作,并支持各种音乐风格。短短几天,Suno就诞生了数万首歌曲。互联网企业昆仑万维也在近期推出了国内首款对外开放的AI音乐生成大模型“天工SkyMusic”,并于4月17日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在这样一个人人都能用人工智能(AI)写歌的时代,音乐产业的发展将迎来哪些新变革?

  成为投资布局热点

  当前,AI音乐正成为投资布局的热点。OpenAI、Meta、谷歌等互联网企业先后推出了MuseNet、MusicGen、MusicLM等音乐生成工具,QQ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等音乐流媒体平台则频繁出现AI音乐作品。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创新研究院院长、音乐系教授张丰艳表示,当前AI与音乐的融合形式越来越丰富,AI可以为音乐产业提供更多可能性。同时,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AIGC)可以降本增效,只有积极拥抱新技术,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从音乐产业链看,当前AI已在音乐行业多点开花,从谱曲填词到虚拟演唱,都有AI的身影。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副理事长兼总干事周亚平表示,AI让音乐创作效率更高,降低了音乐的制作成本,海量AI音乐作品的生成将加速改变音乐产业的商业模式和版权管理方式。

  近日,全国首场AI作曲音乐会《零·壹丨中国色》国乐与AI音乐会首演亮相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此次音乐会的参演曲目均由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和腾讯AI Lab联合研发的AI音乐大模型“琴乐大模型”创作,并经过乐团演奏家们二度创作最终打磨成曲。QQ音乐技术副总裁、天琴实验室负责人周文江表示,当下人工通用智能(AGI)正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与演进,各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涌现,意味着音乐产业即将迎来新一轮变革,AI技术触角已经逐渐延伸至音乐内容创作、自动化规模化生产以及音乐消费场景等多个维度。

  专家表示,未来的音乐分发模式会向更加智能、私人定制的方向发展。相较于人类创造的音乐,AI音乐更依赖于数据,并能被更精准地标记和识别,一些平台可以通过AI算法将用户和内容创作者及创作内容进行匹配,实现内容的精准分发和商业变现。这也让音乐从业者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发生调整。比如,当AI可以胜任音乐产业中部分人工工作后,也相应会出现精通发布指令、调教人工智能混音等门槛更高、效率也更高的职业岗位,如AI音乐训练师、音乐生成工程师等。

  能否取代人类创作

  创作成本更低的人工智能技术介入音乐创作,无疑将降低音乐创作门槛。那么,在音乐领域,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创作?

  周文江表示,做AI音乐技术创作的初心并不是要替代人,而是将其作为辅助创作工具。整个音乐生产的变化基本上是从专业化到多元化再到大众化的一个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音乐行业,但这并不意味着创作门槛降低了。调研显示,之所以AI作词、AI作曲等功能受到音乐人青睐,主要是因为AI可以为音乐人提供创作灵感以提升创作效率及便捷性,通过技术创新融合,为大众带来更好的匠心力作。对普通大众来说,AI技术的出现也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可能,让不会音乐创作的人可以使用AI工具体验音乐的创作过程。

  张丰艳认为,人工智能有可能取代那些技术程度比较低的音乐创作者,但是人类创作是AI取代不了的。因为艺术从来就不只是技术层面的,人的灵感和创作才是音乐产业核心的动力来源。当创作成本更低的人工智能技术介入音乐创作,需要警惕大量使用重复语料库生成的“罐头音乐”充斥市场。

  面临多重技术难题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AI技术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技术难题和法律、伦理方面的挑战,如去年爆火出圈的“AI孙燕姿”引发的版权争议,环球音乐也曾多次强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引发版权问题等。不久前,超200名国际知名音乐人联署公开信,呼吁AI开发者、科技公司、平台和数字音乐服务商停止通过使用AI侵犯并贬低人类艺术家的权利,具体诉求包括,承诺不开发与之相关的AI音乐生成技术、不能拒绝向艺术家提供合理报酬等。

  AI创作涉及的音乐数据所有者的相关权益如何妥善保护、AI生成的作品有没有可版权性、如何在不阻碍技术进步的前提下保障各方权利主体的利益,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张丰艳表示,有关AI音乐作品是否拥有版权的问题,目前还存在不同的观点,主要是AI不属于“自然人和法人”,有关AI音乐作品是否具有创造性也存在着争议。此外,AI音乐作品的生成还牵扯多方利益,包括AI工具的研发人员、使用者、投资者等。在产业界拥抱新技术并赋能内容创作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快理论和规则层面的思考,并在“AI模型研发者”“目标音色歌手”和“被翻唱歌曲权利人”之间构建版权领域应有的智力劳动合理回报机制,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周亚平认为,当下,需为AI音乐创作和应用提供明确的法律框架。这包括对AI音乐的版权归属、使用范围、利益分配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对AI音乐使用的数据或者素材进行技术上的跟踪和区分,建立和完善AI使用的音乐数据利益分配机制,保障原创者的权益。其次音乐版权持有者应探索与AI音乐平台的合作模式,确保创作、传播和使用过程中的权益得到合理回报。

  专家建议,音乐产业工作者需要以全局性思维来看待AI,在保持人类判断力的同时,学习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为自己提供更大的便利。毕竟,我们的目标是让AI音乐成为我们创作的工具,而不是成为产业发展和生态循环受阻的障碍。正如新加坡华乐团荣誉指挥叶聪所言,我们要善用AI等新科技,一方面做好音乐传播,另一方面借此让音乐之声更美。无论如何,作为一种高效的创作工具,AI将推动产业持续变革,催生新模式,释放新动能。(中国经济网记者 魏金金 李冬阳)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