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17:53:40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网 云浮1月14日电 题:走进“中国竹蒸笼之乡”:寻找那抹餐桌上的清香
中新网 记者 蔡敏婕
热气腾腾的茶点,装在精致的圆形竹蒸笼里。轻揭蒸笼盖子,从蒸屉中冒出团团水蒸气,菜肴原味和竹子清香四溢......这是海内外不少民众的餐桌记忆。
轻揭蒸笼盖子,从蒸屉中冒出团团水蒸气。陈骥旻 摄而这抹竹子的清香,大部分源自有“中国竹蒸笼之乡”之称的广东云浮罗定泗纶镇里生长的罗竹。记者13日驱车近4小时从广州前往罗定西部云开大山地带的泗纶镇,在这里,竹林层层叠叠,随处可见竹制蒸笼。
泗纶镇多低山丘陵,气候温和,降雨丰沛,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罗竹杆粗节疏,并散发天然清香。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记载,早在清嘉庆年间,罗定市泗纶镇以及周边地区便有制作蒸笼的传统,其中,以泗纶镇生产历史最为悠久,产业最为集中。
走进泗纶镇的蒸笼生产基地,清幽的竹香扑面而来。在遮阳棚下,编织好的蒸笼被围起来晾晒。旁边生产间内,工人们正对竹片切割,定型和打磨蒸笼。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基地通过机械对竹子去青皮和分片,提升加工速度。
在遮阳棚下,编织好的蒸笼被围起来晾晒。陈骥旻 摄“我们一般是取生长3到5年的竹材,从砍竹、开竹、破竹、烘片到编笼底等制作蒸笼的全过程,全是传统的手工技艺。”罗定市恒兆蒸笼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群英表示,用泗纶蒸笼蒸煮食物,蒸气凝水不会倒流,食物不易变馊,“这样既可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还能为食物留下特有的竹子清香,使得泗纶蒸笼深受海外客商青睐”。
“此前有德国客商说不明白为什么用我们的蒸笼蒸出来的糕点那么香,怀疑我们加了香精。他们的质检人员通过检测罗竹后发现香气来自竹子天然的味道,在那之后德国采购商就成了我们长期客户。”张群英说。
工人们正对竹片切割,定型和打磨蒸笼。陈骥旻 摄“有华侨华人的地方就有泗纶蒸笼。”如今,张群英所在的企业内堆满大小尺寸不一的竹蒸笼,用于蒸糕点或者蒸米饭,产品畅销欧美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记者查看某海外电商,一套2只装的8英寸蒸笼售卖21.99美元。
在过去的圣诞节假期和即将到来的中国农历新年,海外竹蒸笼的需求都有所增加,打包好的竹蒸笼等待海运送至世界各地,“现在供不应求,一会儿我还要赶去和海外客商商讨采购事宜。”张群英说。
泗纶镇有句俗语叫“织蒸笼,唔忧穷”(意为编织蒸笼,不用愁会贫穷)。种植、编织、收购、售卖,当地早就形成了一个原始的产业流程。泗纶镇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编织竹蒸笼,是当地人生计的主要来源。如今,泗纶镇从事蒸笼加工的人员有1.2万人,年产值超3.2亿元人民币。泗纶镇的蒸笼出口量占中国同类产品85%。
传统手工艺守住了泗纶蒸笼的品质,蒸笼品种也在传承中日渐丰富,甚至成为时尚的家居饰物和馈赠佳品。
自幼跟随父母学习制作竹蒸笼的沈美娟,2013年放弃在城市的工作选择回乡创业。这些年,作为泗纶蒸笼编织技艺传承人的她对蒸笼进行设计提升,结合现代需求创新开发新式的竹制品,让这项指尖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颜”更有“值”。
打包好的竹蒸笼正在等待运出大山。陈骥旻 摄以小巧蒸笼礼品为例,一方面,蒸笼代表着蒸蒸日上,另一方面,由于蒸笼是圆的,有团圆团结的意思。“我们研制出小巧蒸笼礼品,用这个送赠亲友寓意美好。”沈美娟说。
2021年起,为了更好地延续竹编文化,沈美娟开展非遗竹编研学,让非遗传承与青少年文化教育相衔接。“传递好竹编文化的接力棒,接力棒现在已经传到了我们新一代的手上。”沈美娟希望,有烟火气的地方,就有泗纶蒸笼。(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