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11:30:50 来源: sp20241215
法官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把筑牢底线意识作为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实抓好审判执行各项任务,奋力开创新征程人民司法事业发展新局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底线是每个人内心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官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更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做人民满意的好法官。
当前,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党中央明确提出本次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具体目标,对新时代的法院干警来讲,这也是对我们思想、政治、能力、担当、纪律、作风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人民法官要把筑牢底线意识作为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实抓好审判执行各项任务,奋力开创新征程人民司法事业发展新局面。
举旗定向,凝心铸魂,时刻守住政治底线。人民法院是党领导下的国家审判机关,既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机关,又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机关。必须把讲政治放在首位,牢牢把握人民法院第一属性是政治性、第一要求是讲政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我们的终身课题,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常学常新、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永葆政治上的纯洁坚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绷紧政治这根弦,善于透过表象看到案件、事件、问题背后的政治因素和影响,自觉把案件放在关乎党的执政根基的高度来办,放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高度来办,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自觉通过司法审判工作捍卫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领导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确保司法办案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牢记嘱托,履职尽责,兜牢民生幸福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厚植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根基,这是人民法院的神圣职责与使命。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如何履行好这一职责使命,是我们基层法官更要反躬自省的问题。从司法实践来看,基层法院办理的绝大多数案件都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案”,这些“小案”直接关乎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作为人民法官,要着力找准司法审判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结合点和切入点,认真履行人民法院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定分止争、化解矛盾的职责使命,服务和保障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把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的难事当作家事,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将人民的呼声与愿望作为推进工作的出发点,将人民的期待与需求作为改进工作的切入点,将人民满意与赞成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落脚点,确保人民赋予的司法权始终为人民谋利益。锚定三源共治目标,紧盯解纷时效,深入开展司法大数据分析,做实“抓前端、治未病”,真正做到“办理典型一案,促进解决一片”,奋力把“民”字写大,把“民”事办好。尤其是在办理具体案件时,坚持能动司法理念,在法律框架内,努力寻求案件处理的最佳方案,使司法裁判“文本法”的适用符合人民群众感受的“内心法”,牢固树立“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让司法裁判与社情民意同频共振,以实际行动答好司法工作人民满意的时代问卷。
稳扎稳打,善作善成,严守案件质效底线。张军院长强调,要紧紧围绕“公正和效率”这个主题,抓住审判工作这个“实处”,着力在促公正、提效率、强队伍上下功夫。办案质量、办案效率与办案效果是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的三个维度,要实现司法为民就要在坚持“质量优先、兼顾效率、重视效果”的同时,防止司法程序空转,真正做到案结事了,确保每一起案件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狠抓审判质量管理。通过强化专业法官会议、审委会等审判资源供给,加大对发改案件、疑难复杂案件、类案会诊的分析研讨力度和案件化解力度,同时注重发挥四类案件监管平台的监督实效,对案件办理全流程跟踪督促,对审判流程节点、数据录入、程序性事项审批等实施监控,加强案件日常管理、评查督导,压紧压实各类人员的司法责任,将业绩考评作为促进办案质效提升的“指挥棒”和转变司法理念的“风向标”,推动办案质量全面提升;提高案件办理效率。一件案件就是当事人的“烦心事”,案件拖得越久,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就越高、心理负担就越重。要在查明案件事实、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的基础上尽可能快地办理案件,以公正裁判让当事人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深入研究本地区矛盾纠纷类型和诉讼态势,加强与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民间调解组织联动对接,积极构建诉调衔接工作机制,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高效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和要素式审判机制,推进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建立速裁、速执团队,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抓实审判效能管理。司法裁判的感受主体是人民群众。必须严格落实裁判文书说理、判后答疑、判后回访等制度机制,分层递进做好当事人尤其是败诉当事人的释法析理工作,让司法裁判真正符合人民群众普遍的、朴素的正义感受,把“公正与效率”落实到审判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
心存敬畏,廉洁奉公,筑牢拒腐防变底线。廉洁是对党忠诚的鲜明底色。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做实公正廉洁司法是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要以身许党、夙夜在公,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
基层法官作为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应该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心存敬畏,不忘党纪国法,坚决不“踩红线”、不“闯红灯”,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办案。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格遵守和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和“三个规定”等廉政制度规定,必须清醒认识司法不廉成本之高、危害之深、代价之大,始终绷紧廉政这根弦,严守纪律“高压线”,筑牢拒腐防变底线,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
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恪守司法良知底线。司法审判人员作为定分止争的裁判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其司法良知既影响着社会对于良善的价值判断,也关系着百姓对法治的信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法官在处理案件时经常面临各种利益的诱惑,能够在第一时间约束法官的只有自己的良心。由此可见,一名称职的人民法官,除了需要具备法律基本素质,还要有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操,用心做好每一次接待、开好每一次庭审、写好每一篇文书、执行好每一个案件,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司法裁判权,做到不偏不倚公正司法,不枉不纵秉公裁判,努力把案件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因此,每一名人民法官都要热爱司法事业,珍惜法官荣誉,从细节中照见良知、彰显品格、提升形象,恪守心中的底线,注重自警自省自励自律,加强八小时之外的自我约束,坚持交往有原则、有界限、有规矩,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自觉净化朋友圈,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新时代人民法官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良好形象,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厚植于心。
(作者单位:河北省博野县人民法院)
(责编:马昌、梁秋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