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09:46:26 来源: sp20241127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023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考察的第一站是陕西延安市。在南沟村的苹果园,看到乡亲们通过筑水坝、搞滴灌和精细化管理,用苹果“金扁担”挑起好日子,总书记对乡亲们说:“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
“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让农民挑上‘金扁担’”。从梁家河一路走来,总书记心里始终惦念着农村、牵挂着农民,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并擘画着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
2020年全国两会“下团组”时,总书记讲了一个“金扁担”的故事。当年,乡亲们谈起在吃饱吃好之后更高的愿望时说,将来上山干活就挑着金扁担。“‘金扁担’,我把它理解为农业现代化。”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农业科技工作要突出应用导向,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要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
“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里,既有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的悉心擘画,也有“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殷殷期许,字里行间蕴含着“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相互呼应。
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3%,从发展智慧农业,运用农业物联网等现代农业技术,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进行智能灌溉、精准施肥以及水肥一体化控制等,传统的“镐锄镰犁”逐渐退场,智能化的农耕设备越来越有“科技范儿”,“金扁担”的科技含量越来越足。
科技助力,乡村产业增添新动力。
在广东茂名柏桥村的荔枝园,听说乡亲们发展直播带货,依靠特色产业过上了殷实的生活,总书记说:“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新时代十年来,小木耳变成大产业,小黄花长成致富花,安吉白茶、五常大米、赣南脐橙……一个个“土特产”茁壮成长,乡村全面振兴画卷正在斑斓的田野上徐徐铺展。
“金扁担”挑起乡亲们的幸福生活。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新征程上,农民增收的分量仍然很重。
视频: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丨“让农民挑上‘金扁担’” 来源:人民日报
总书记强调,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注重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让农民挑上“金扁担”。
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黑龙江抚远市玖成水稻种植合作社里,农机具一字排开,总书记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把合作社进一步办好。”
吉林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里,听到乡亲们列举入社后得到的实惠,总书记十分高兴:“在奔向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合作社是市场条件下农民自愿的组织形式,也是高效率、高效益的组织形式。”
宁夏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里,看到昔日的稻田变成了产业园区,总书记叮嘱:“发展乡村产业,一定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始终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剥夺或者削弱农民的发展能力。不能把农民土地拿走了,干得红红火火的,却跟农民没关系。要共同致富。”
在内蒙古,田埂上细问土地的流转承包是否惠农;在江苏,大棚里关心草莓产量和农民收入如何……深入群众,倾听民声;行程万里,调查研究。坚实脚步,走出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路径,开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放眼全国,400多万家家庭农场、222万多家农民合作社,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引领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辐射带动农户1.2亿多户。“村两委+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兴农惠农,各类新型经营模式在广袤田野扎根。
“金扁担”越挑越稳,成色越来越足,乡村全面振兴连着民族复兴。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传遍希望的田野,回荡在亿万农民的心间。
策划:田俊荣 刘晓鹏 杨学博 姜赟
统筹:李翔 余荣华 梁昌杰
文字:朱隽 郁静娴
视频:王萍萍 皇甫凌雨 岳小乔 杨丽娟
海报:王宇峰
校检:朱利 吴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