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人物 | “巴黎午夜破碎男神”,不破碎!

发布时间:2024-11-05 14:07:26 来源: sp20241105

   中新网 北京8月11日电(记者 任思雨)如果提到巴黎奥运会上的“世界名画”,人们总会想到这样一张脸——

  竞技体操男子个人全能决赛中,张博恒在第一项自由操比赛中失误,排名一度掉至第20名。他从第二项开始一路追上,最终还是以0.233分之差摘银。

  成绩公布的那一刻,张博恒抬头望向计分器,嘴角微微扬起向上的弧度,轻轻长叹了一口气后,他垂下眼眸,神情复杂。

  此时,他已经在奥运会赛场完成了18套动作。

  巴黎奥运会竞技体操男子个人全能决赛中,张博恒在等待比赛结果。来源:视频截图

  无数人在屏幕前湿了眼眶。有人说,这是今年见过的最“意难平”的表情。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其名。”10天赛程中,这位24岁的劳模体操队长先后参加男团资格赛和决赛、个人全能、自由体操、双杠、单杠6场比赛,完成21套动作,最终以2银1铜收官。

  赛后,他没有在社交平台晒出一张关于奖牌的照片。

  虽然未能如愿登上最高领奖台,许多观众都记住了张博恒的21次全力以赴,大家总说,他是“巴黎午夜破碎男神”“美强惨的代言人”。

  但是,张博恒没有那么轻易被“打碎”。

  海报设计:徐洋

  “爱哭鬼”不哭了

  259.062分,与冠军只差0.532分,巴黎奥运会体操男团决赛结果尘埃落定,肖若腾的眼眶先红了,邹敬园和刘洋也哭了。离场时,比赛中两次掉杠的候补选手苏炜德低着头,默默跟在队伍的最后。

  一行人中,24岁的队长张博恒是唯一一个看上去“不那么沉重”的人,他拥抱了每位队友,边走边向台上的观众们挥手,带着大家一起鼓掌,没有掉泪。

  他也是男团决赛里最后一个上场的选手。两次重大失误在前,中国队原先拥有的3.2分领先优势消失,张博恒顶着巨大压力圆满完成最后的动作,但那块阔别十二年之久的金牌,又一次遗憾错过了。

  走下赛场,张博恒向镜头勉强挤出了一个微笑,他轻轻拍了拍一旁低着头的苏炜德,之后的发布会上,又替哽咽的队友接过回答:“这只是第一场决赛,后面还有很多比赛等着我们。”

  直到几天后的赛后采访,大家才知道,失去金牌那天,他一夜没睡。

  六场比赛,张博恒的特写镜头给观众留下极深的印象,面对遗憾,他悲伤有之,眼眶含泪有之,但在镜头记录的部分,始终没让眼泪落下来。

  当地时间7月29日,巴黎奥运会体操男子团体决赛在贝尔西体育馆举行,由邹敬园、张博恒、刘洋、肖若腾、苏炜德组成的中国队获得银牌。 中新社 记者 盛佳鹏 摄

  万里之外的长沙,张博恒的母亲和外婆紧张地守着凌晨的比赛,常常心疼到哽咽。她们最了解,从“爱哭鬼”变成“六边形战士”,张博恒一路走来都经历了什么。

  因为小时候活泼好动,3岁多的张博恒被母亲送到长沙市体操学校,带他的教练,正是李小鹏的启蒙教练邱琦。

  但自打张博恒开始记事,练体操的过程总是和泪水相伴,每天去训练会哭,比赛时会哭,甚至教练说完一天的训练计划,他光是想想都能一下子哭出来。训练辛苦时,他总喜欢找外婆撒娇。

  7岁时,张博恒第一次报名湖南省青少年体操锦标赛,但比赛日当天,他因为害怕怎么都不肯去,最后在教练和母亲的软磨硬泡下走上赛场,拿到第二名。

  也是那次比赛后,邱琦教练发现张博恒有了一些变化。他开始更积极地面对每次训练,没有拿到理想的名次还是会哭,但哭完后就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要拿第一。

  长沙话里有一句“霸得蛮”,指的是有一股不服输的拼劲。邱琦觉得,李小鹏和张博恒有个共同点,他们都很阳光很灵泛,但博恒的天赋没有师哥那么好,他更有韧劲,更“霸得蛮”。

  童年时的张博恒。来源:微博截图

  9岁确定走上体操运动员之路,10岁进省队,张博恒按部就班地上场,听话地完成教练要求的训练项目,但更远更高的目标,他没有想过。

  转变是从一次断腿经历开始的。

  16岁那年,张博恒在一次日常训练中意外骨折,医院拍片诊断后发现,他的小腿骨头裂了8厘米。

  漫漫长夜,他忍着剧痛一边冒冷汗、一边流泪,还未成名就遭打击,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久不见人,直到一天,母亲劈头盖脸将他痛骂了一顿。

  张博恒第一次认真地思考自己的体操事业。要退役吗?练了好多年,还没取得太多成绩,没做出来高质量的动作,这么早就要因伤而退,他不太服气。“我觉得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要对体操这个事业负责。”

  第二天,他主动告诉母亲,自己要回到省队去。

  张博恒不想停下来。腿还没好,就努力练上肢力量,练到让自己没时间想东想西。他甚至把断腿视作一件“好事”,因为开始找到了体操中的热血和乐趣,那个目标是:我要变得更好,一直变得更好。

  “爱哭鬼”很少再哭了。2017年的全国体操冠军赛上,张博恒赢得男子自由体操冠军,那是他人生中第一个全国冠军。

  和自己的较量

  18岁那年,张博恒随陈伟教练进入国家队。

  看着一张张世界冠军的照片贴在墙上,只在电视机里见过的前辈选手们就在眼前,张博恒感到压力巨大,他给自己买了一支牙膏,打算用完就回家。

  在第二次陷入低迷时,教练和母亲再次将他向前推了一把。听说他在国家队不太适应,一向严厉的母亲立即请假从长沙飞来北京,陪他在街头聊天散心:来都来了,再试试看。

  没多久,第一支牙膏用完了,张博恒又买了一支,“第一支用太快了,等这支用完吧。”

  当地时间7月31日,在巴黎奥运会竞技体操男子个人全能决赛中,中国选手张博恒获得银牌、肖若腾获得铜牌。图为张博恒在吊环比赛中。 中新社 记者 盛佳鹏 摄

  也是在这时,陈伟教练为他确立了全能选手的发展方向。

  这意味着,他要在自由操、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单杠六个项目做到无短板,用教练的话说,全能运动员是“皇冠上的明珠”,需要过硬的综合实力和强大的心理素质。

  起初,张博恒不理解,之前有一年参加全国比赛,64个人参加全能项目,他排在62。小时候恐高,他很怕单杠比赛,也因为成绩“偏科”一度放弃了这个项目,别人13岁时就开始练习的空翻再抓杠,他17岁才真正掌握。

  但还像小时候一样,他听教练的安排开始训练。他发现,与高度相比,先有恐高的想法才是完成动作的最大障碍。要想有好成绩,就必须先学会放下。

当地时间8月5日,在巴黎奥运会体操男子单杠决赛中,中国选手张博恒获得铜牌。 中新社 记者 盛佳鹏 摄

  张博恒越练越觉得,体操是一个特别精细的活。有一次,教练喊他帮忙调大手机字号,他一度以为教练的视力不太好,但每当自己完成一套动作看回放,教练总是一眼找到问题所在,甚至精确到,落地之前腾空的一秒钟里,他的脚趾有没有完全伸直。

  在3-4小时的全能比赛时长里,运动员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动作,像一个跷跷板要找到特别平衡的支撑点,环境改变、心情起伏都可能导致失衡。体操,更多的时候是和自己的较量。

  “以超人的代价换取超人的成绩。”体操馆里,热血的横幅会周期性地更换,但多年前的这句标语,让张博恒一直记到现在。从2018年到2020年,每晚他都练到八九点,最后一个走出训练馆。

  2021年,张博恒在全国锦标赛前的一次队内测验拿到全队第一,他第一次相信,自己有全能的实力。

  东京奥运会结束两个月后,在日本北九州举办的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张博恒以0.017分的优势战胜了刚刚拿到奥运冠军的桥本大辉,成为继李小双、冯敬、杨威、肖若腾之后的第五位世锦赛男子个人全能冠军。他的照片,也出现在了中国体操队的冠军墙上。

  “拿了这个冠军之后就不会再想输了。”接下来的几年,这位00后体操超新星的名字,开始越来越响亮。

  2022年世锦赛,张博恒打满六个单项,是中国男团夺冠的功臣之一;2023年杭州亚运会,他达成体操“三金王”成就,并凭借个人全能赛上89.299的高分,成为当前体操新规则下首位成绩突破89分大关的男子全能选手。

  “到亚运会全能比赛那一场,我能更清晰地感觉到对于比赛的掌控感变好了,越来越能进入忘我的状态——我可以什么都不想,上去我就做动作,当作是训练。”

  曾经成绩垫底的体操新人,成长为能给男团托底的“六边形战士”。使命落在了新一代的运动员身上,张博恒主动扛起了自己的责任。

杭州第19届亚运会竞技体操男子个人全能决赛中,中国选手张博恒(右)和兰星宇(中)分别以总得分89.299和84.965获得金牌和铜牌。 中新社 记者 安源 摄

  黏起碎片

  8月7日,结束巴黎奥运会征程的张博恒刚落地北京,还没来得及迈出机场,就被热情的粉丝和鲜花团团围住。

  几小时后,张博恒出现在了直播间,高清的特写镜头里,他手腕上交错的伤痕也清晰可见。弹幕里齐刷刷地提起他右手无法伸直的小拇指,他浅浅地用一句话带过:几年前韧带断了,没办法受力,“是个很大的麻烦。”

  事实上,自2021年成绩“一路开挂”以来,他的伤病一直不断,2023-2024这个冬训,也常常在克服伤病中度过。

  张博恒的十年好友、国家队室友廖家磊记得,每天晚上基本上都是张博恒治疗的时间,有时回到房间,他会自己用仪器接着治疗,仪器的声音一直响到很晚。

  巴黎奥运会期间,张博恒也一直在和身体问题对抗,全能赛当天,他一天没吃饭,又因为止痛药导致胃部不适,从第二项比赛开始,肩膀就一直在抽筋,全靠意志力在撑。

  但每当提起这些“破碎”“遗憾”,他总是淡淡地回答,“比赛过程中千变万化,什么可能都有,就像生活一样。”

  体操男子全能决赛,肖若腾与张博恒交流。图/CNSphoto 盛佳鹏 摄

  从伤痛、挫折中站起,是张博恒作为运动员的必修课,而放下、平衡,则是他多年体操训练中习得的感悟。他早已能熟练地迅速黏好这些碎片,而内在的坚硬,是不会被轻易打破的。

  奥运会后他说,人生中心态占百分之八十,过硬的实力和强大的心理同样重要,很多事都有两面性,不应该去想失去了什么,而是想接下来去努力争取什么。

  这些年,心态是他在回答问题时经常提到的关键词。

  东京奥运会前夕,由于“大赛经验不足”,21岁的张博恒没有出现在正式参赛名单中。

  说不遗憾是假的,但他安慰自己,这同样是一场磨炼,“在备战奥运会过程中,我学习到太多的东西,看到了最顶级运动员是如何备战的,是怎么样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与心理的,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学习过程。”

  21岁时,张博恒的偶像是苏炳添,有时候体操队到田径场练体能,他远远地看到偶像,不好意思上前打招呼。其实,他很想当面请教苏炳添,如何面对运动员在逆境中的思想斗争,如何能调动出更大的潜力。

  3年后,他已经成功与偶像见过几次面、喊过几次大哥了。他对“苏神”精神有了全新的体会,今年35岁的苏炳添并没有告别跑道和赛场,还在为体育梦想不断突破自我。张博恒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总结首次奥运征程,张博恒用了三个词:成长、担当、毅力。

  赛事全部结束后,他在几场直播里和网友们见面,想要发送安慰的网友发现,画风并不是想象的那样沉重:

  直播间里,张博恒正回应着中二时期的“抽象网名”,边咽口水边大讲特讲吃过的面包种类,还教大家练出腹肌的方法:躺好,这样肚子就凹进去了。

  大家开玩笑地说他是哲学家,作为观众看比赛时的心碎,反过来却被这个24岁的“破碎”当事人的乐观治愈。

  张博恒发文谈巴黎奥运会感受。来源:微博截图。

  很多网友考古他的微博,在2022年备战世锦赛时,张博恒曾写下一段话:

  “我们每天面对着不同的困难,我害怕困难,但是我会拿出我的勇气去战胜它,时间虽然不等人,但你可以做一个有准备等时间的人。拿出你的勇气去直面它,你需要战胜的永远都是你自己。加油!”

  走过亦是收获,巴黎赛场与金牌擦肩而过,打不碎的张博恒选择向前看,他还在为下一个时间点准备着。

  “洛杉矶我们还能再见吗?”

  念完网友的问题,张博恒很快回答:

  “我觉得,肯定会再见吧!”(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