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推动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

发布时间:2024-11-30 13:04:54 来源: sp20241130

  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1170万人 代表委员建议

  多措并举推动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赵红旗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

  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指出,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报告指出,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代表委员们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一致表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需要找准青年就业的痛点、堵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强化政策支持,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做好困难帮扶和权益保障工作,多措并举推动青年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破除相关制度性障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稳就业的重点群体。

  民进中央经过调研后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职业指导服务体系不完善、就业技能培训力度不够、就业教育和引导不足、就业歧视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高校就业经费不足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民进中央建议,完善高校毕业生全周期职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与引导,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加大对高校就业补助资金支持力度。

  在“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方面,着力破除影响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职业发展和待遇保障等方面的制度性障碍,规范就业歧视的内涵和定性,对在招聘过程中存在针对教育类型、学历层次等进行差别化对待行为的单位机构严肃问责,促进普职平等就业、公平竞争。进一步完善高层次职业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动普通高校与职业院校加强育人合作、实行学分互认,扩大本科学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加快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有效贯通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积极促进职业教育与重大产业战略匹配,提升职业教育的“含金量”。

  平衡人才供需端矛盾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云南工商学院董事长李孝轩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高等教育供需匹配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长期未能解决好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人才供需匹配问题更加突出,高校毕业生‘求职难’与制造业‘招工难’日益凸显。”李孝轩说。

  李孝轩认为,平衡人才供需端矛盾,是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治本之策。为此,他建议,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载体的需求预测机制;系统完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激发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内生动力;加快补齐人才供需匹配短板。

  在“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载体的需求预测机制”方面,他主张坚持“有效超前”和“有效匹配”原则,加强人才供需预研预判,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周期,对全局性的人才需求趋势作出总体规划,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订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并予以发布。对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重要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按照行政或业务指导关系,开展短期人才需求预测,并向社会滚动式发布。他提出,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充分吸收借鉴上述规划基础上,应合理编制区域教育发展规划、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调整规划,调控好年度总体规模,引导规范高等教育发展预期。

  全国人大代表、平高集团有限公司首席工匠胡中辉认为,促进就业扩容提质、推动供需匹配、完善就业服务,对于促进青年就业至关重要。对此,他建议发挥财税、金融等政策对就业支持作用,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优化就业工作促进机制

  “当前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国内外经济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市场不确定性依然较大,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诸多挑战。”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在调研后发现,就业岗位需求下降态势明显,行业间、专业间的就业不平衡性加大,学生就业观念引领亟待强化。

  吴德认为,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机制,应进一步加大阶段性促就业政策支持力度,搭建多级联动更加便捷的智慧就业平台,进一步完善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登记制度,进一步改革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在“加大阶段性促就业政策支持力度”方面,吴德指出,应适当加大公共部门岗位供给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加大毕业生基层项目实施力度,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建议出台更多支持政策,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广阔舞台建功立业;强化政策激励,加大对吸纳高校应届毕业生入职工作的企业实施优惠政策力度;强化资金帮扶,进一步加大对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支持。

  在“改革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吴德强调,要落实“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人才需求预警机制。他建议人社部门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联动,编制发布行业、专业就业景气指数,引导高校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确定等;建议完善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政策促进机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企事业单位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合作,将校企资源有机结合,紧扣市场需求,制定特色人才联合培养方案,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市场竞争力。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