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8亿多人的力量,看到世界在变化

发布时间:2025-01-07 12:40:57 来源: sp20250107

中国外交,又有大动作:

9月4日至6日,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举行,50多个非洲国家、国际组织领导人齐聚北京,共同出席。

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的主旨讲话中提议:

将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将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

这在中国外交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场景,为什么同非洲国家可以做到?

习近平主席的主旨讲话中,“伙伴”是一个高频词。

何为“伙伴”?要理解中非关系的独特之处,可以先从世界对非洲的认识说起。

过去一年,“非洲”成为了国际战略界热议的话题。

谭主对20家国际战略界智库上半年涉及非洲的报告进行了采集,总共集纳了超过600篇。

通过对报告主题的提取,可以发现,这些智库都注意到了非洲在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资源开发、技术转型,以及非洲在国际组织的话语权方面出现的积极变化。

这些关注,指向同一个结论:非洲在国际政治、经济与社会事务中,正在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2023年,是非洲在世界舞台上备受关注的一年:

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非洲联盟(AU)被正式接纳为成员,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也新增加了两个非洲国家,实现历史性扩员。

这些动向,代表着非洲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一直是跟非洲并肩同行的伙伴。

就拿非盟加入G20来说。2022年的G20巴厘岛峰会上,中国率先支持非盟加入G20,随后,G20主要成员国也纷纷表示支持。

但其实,中国在G20中对非盟的支持还要更早。在2016年的G20杭州峰会上,中国就史无前例地邀请了许多发展中国家与会,其中就包括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组织轮值主席国塞内加尔。

在中国的协调努力下,非洲关心的“非洲工业化”议题,首次被纳入G20峰会议题。

除了G20之外,在联合国,中国也一直支持非洲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订期间,中方明确建议将非洲的关切和诉求列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点考虑事项。

就在中国帮助非洲国家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非洲与世界互动的姿态也在发生着改变。

去年10月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后,非洲国家展现出不盲从西方国家的姿态、根据是非曲直自主地选择劝和促谈的立场。此外,非洲在安全合作上的独立性也明显提升。去年2月,南非就与中国和俄罗斯举行了海上联合演习,来维护南非外海等相关海域以及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

联合演习开始前一天,中国海军日照舰抵达南非理查兹湾港口,受到欢迎

非洲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中维护正义与和平的坚定立场,中方也同样予以了积极回应。

习近平主席在主旨讲话中特别提到,中方愿帮助非洲提升自主维护和平稳定的能力,推动全球安全倡议率先在非洲落地,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这种相互呼应来自中非对国际公平正义的共同追求,也让中非对彼此的认同不断加深。

在这次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的现场,谭主问到非洲国家代表这次来中国最想了解什么时,几乎所有人都提到了一个相同的方面:

想知道中国的理念和道路是什么。

坦桑尼亚外交部长告诉谭主,希望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

这个问题表明,非洲在自主、独立地与世界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借鉴的想法。

习近平主席曾提起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一句话,“我们正站立在非洲世纪的破晓时分,在这一世纪里,非洲将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据应有位置。”

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中非对这样的愿景,都有着深刻的共鸣。也只有看到中非相似的历史经历、共同的发展追求,才会理解中非之间“因为当年淋过雨,所以愿意为你撑把伞”的独特联结。中非在国际舞台的相互成就,背后也是以义为先、一路同行的心心相印。

其实,追溯中非交往的历史就会发现,这种对中国发展理念的认同早已融入中非合作中,在实践中扎根。

每次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或部长级会议,中方都会宣布与非洲开展合作的系列项目,这些项目是观察的切入点。

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的主旨讲话宣布中方同非方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

今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通过了《关于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为中非的合作绘制了下一步路线图。与往届峰会宣言相比,这一次宣言在涉及发展议题时,专门设置了一个板块:

全球发展倡议为中非发展共同行动搭建战略框架。

这一板块囊括了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等涉及现代化进程的各类议题。

这样一种战略布局的思路,显示着中非的发展合作,正在探索一种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路径。

中国刚刚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出的智能语音机器人也在中非合作论坛上亮相

中非基础设施合作,就是一个缩影。

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公布的“十大伙伴行动”中,就基础设施建设,首次提到了一个说法:助力非洲跨区域发展

有非洲国家前官员曾提到,在非洲,国家一级的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并不鲜见,但是像非洲大陆自贸区这样的跨境倡议需要跨境基础设施规划,将相邻国家更紧密地连接起来,促进其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合作。

直到2021年,非洲大陆才宣布启动自由贸易区。根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35年,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将增长81%,产出将增加4500亿美元。

但除了南非、肯尼亚等临海的非洲国家有传统的港口优势之外,非洲内陆国家在道路网络方面还存在巨大的基础设施缺口,这成为了阻碍非洲自贸区实际运转的主要挑战之一。

不过,中国在帮助非洲建设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并没有停留于弥补基础设施缺口本身。

统计中非领导人谈到的经贸合作会发现,中方在铁路、港口等大批合作项目已经陆续竣工后,经常会提到一个新的话题:如何发展非洲的自由贸易

因为在基础设施等能力的建设过程中,中非之间就实现了包括装备、技术、标准、服务等各个层面的对标,这使得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不仅实现了交通的“硬联通”,还为未来的中非、非洲国家与非洲国家之间准备好了“软联通”。 联通的结果是,中国已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去年,中非贸易额更是达到历史峰值2821亿美元。

在这个过程中,中非之间的贸易结构还在不断优化。去年,机电产品就成为了中国对非出口的“主力军”,“新三样”产品对非出口实现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91%、109%和57%。

中国支持非洲国家将资源、区位等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增强非洲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动力,这将不断推动中非经贸合作转型升级,开拓新的合作空间。

今年,中方发起了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上一次中国在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发起的九项工程,这一次出现了一个新的板块——中非产业链合作

中非产业链合作中很大的篇幅,说的是数字技术合作。和之前的九项工程中的“数字创新工程”相比,这一次,有一个新的变化:

上一次,中方说的是,“将为非洲援助实施10个数字经济项目”;这一次,中方的说法,变成了“共建中非数字技术合作中心,建设20个数字示范项目”。

“共建”二字,透露出非洲在提高互联互通和贸易水平的同时,技术、产业的现代化能力也在迅速提升。

中国与非洲合作,不光能够“授人以渔”,还能以着眼未来的战略思维,同非洲共同追求更远大的目标。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在对非合作中,总能做成很多其他国家做不成的事情。

在吉布提,中国企业的投资建设激活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吉布提总统感慨,西方国家用100年都没能改变吉布提的贫穷,但中国仅用了3年。

在坦桑尼亚,中国花4年时间完成了坦桑尼亚门户港口的扩建,这是坦桑尼亚近50年来首个大型水工工程。

在阿尔及利亚,美西方不敢承接、日本半途而废的1216公里公路被中国建成了。

吉布提港口(左)和联通东非的蒙内铁路(右)

反观部分国家,由于其在对非合作中,始终不能切身地考虑非洲自身的发展利益,所谓的“援助”“合作”总是难以真正转化为非洲的发展。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主任唐晓阳一直持续追踪美西方对非援助的情况。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过去10多年,非洲的偿债金额一直在增长,其中大部分增长来自非政府机构的私人债务。其中,又以美西方的私人债务占比最高。

唐晓阳告诉谭主:美西方国家对非洲的官方贷款主要是政治性的援助贷款,附加很多政治条件。同时,美西方对非贷款还有的来自商业机构,而这些商业机构更关注短期收益,这种借贷模式,给非洲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

近年来,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大幅提高利率,本身就使非洲的借贷成本不断上升,导致非洲原有的债务负担不断加重。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一些美西方信用评级机构,由于缺乏对非洲的实地考察,在对非洲国家的评级过程中充满着主观偏见,不断夸大对非洲投资的风险,下调非洲信用评级。这使得非洲不得不支付更高的贷款利息,并且更难以获得发展所需的国际投资。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报告就显示,如果信用评级更多地基于经济基本面,而非主观评估,非洲国家的信贷融资成本将得到大幅节省。

这些对非洲带有主观偏见的美西方信用评级机构,无异于将非洲的发展推向了恶性循环。这也是为什么美西方对非洲的贷款和投资,总是变成非洲的问题,而不是发展。

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的现场,外国驻华记者告诉谭主:

西方国家对非洲有一些偏见,他们跟非洲打交道的时候,姿态是“我是来保护你的,我来收取你的费用,我不是来帮你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一直在用行动展示着合作的诚意。

这种诚意,贯穿中非关系始终,也在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示范着一种新的价值观。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曾用这样一句话,形容中非之间的发展合作——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彼此成就,才能成其久远。这是中非在思考彼此的发展利益中,最有价值的一种实践。

从全球发展的维度去看非洲的发展,更宏大的意义,还在继续谱写。

习近平主席在这次峰会的开幕式上提到:

中非共逐现代化之梦,必将掀起全球南方现代化热潮,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基于相似历史境遇、现实发展阶段、共同发展目标、相同政治诉求正在形成新的身份认同。

这样的认同,正在跳出过去美西方对发展中国家的认知。

以美国的《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为例,这是美国对非经济交往的基石。但最近五年,这一法案的利用率跌破50%

非洲国家缺乏参与这项合作的动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法案援助的领域并不是多数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

比如,《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给出税收优惠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纺织业等初级工业,以及矿产和金属等资源交易。很多高附加值行业,并不在优惠的范畴之内。

相似的情况,同样出现在欧洲与非洲的关系上。

拿欧盟提出的“欧非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来说。

最初,欧盟提出这项协定,是想改变过去欧非之间“援助者—受援者”的关系,转向完全“平等”的伙伴关系。

出现这样的转向,背后有着全球南方崛起的影响。

但从实践中可以看到,“平等”并不是说说就能实现了。

比如,欧非经济伙伴关系虽然也提倡欧非之间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但签署的前提是,工业和产品必须严格遵守欧洲标准才能获准出口到欧盟,这对于非洲国家现有加工和制造水平来说,还相当困难。

它的结果,就是非洲依旧只能通过出口大量自身生产的较易满足标准的原材料和矿物等

更大的问题是,美西方在提出深化与非洲的经济关系时,同时又在反腐、人权、恐怖主义、人口贩运、宗教自由等方面作出了更多要求,在实质上干预非洲的政治。

这些条件,反映着美西方在与非洲交往时,依旧计算着经济、外交、政治利益的得失,在觊觎非洲的话语权,争取“非洲的一票”的同时,又在打压非洲的发展权。

而中国一直倡导的,是各国应摒弃一味谋求自身更大利益的狭隘思维。

在这次峰会上,中国就提出,愿主动单方面扩大市场开放,决定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

世界需要正视非洲。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世界未来的发展,曾提出过两种愿景:“低目标情景”和“高目标情景”。在所谓的“低目标情景”中,未来100年全球GDP大约是目前的3倍,全球生活水平将是目前的2倍。而在“高目标情景”中,全球GDP将增长13倍,生活水平将提高9倍。

其中,要实现“高目标情景”,就需要改变全球发展的模式,解决掉曾经积累下的严重经济不平等问题。

这就要求各国采用一种更可持续、更加公平、更富韧性的经济增长方式,坚持把开放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在这些问题的实践中,恰恰是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南方国家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抵抗如今美西方国家搞“脱钩”对抗,将发展议题政治化、边缘化的阻力。

过去20年,全球南方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全球南方已经成为了一支带动世界走出新的发展道路的主要力量。

推动中非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现代化,将成为时代变革的力量。

这是大义,这也是大势。

(责编:徐婵、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