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发展迈新步,前海是一片“蓝海”

发布时间:2024-12-21 09:57:44 来源: sp20241221

  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摄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前海规划”),首次赋予前海“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引领区”定位,要求前海坚持依托香港、服务香港,“加快推进规则机制一体化衔接、基础设施一体化联通、民生领域一体化融通,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为香港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展空间”。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据统计,在“前海规划”中,“港澳”和“香港”累计出现频率高达154次。前海已是当下深港合作的最紧密区域。

  2010年8月,国务院批复文件对前海联动香港发展现代服务业作出全面部署,拉开了前海开发开放的序幕。作为国家批复的首个深港合作区,经过13年多的发展,前海合作区总面积扩至120.56平方公里,目前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765项,拥有港资企业近万家,港资占实际使用外资比例达95.7%……

  中国社科院台港澳法研究中心主任支振锋认为,前海始终坚持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开发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有这样雄厚的发展基础,前海可以进一步承担更重要的历史使命,这就是力促深港从“合作”变为“融合”,也即前海作为合作区要从1.0版升级为2.0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表示,作为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前海的定位和发展始终与香港紧密相连。“前海规划”发布后,深港合作需要进一步探索合作新模式,全方位发掘合作契合点。香港是全球金融、贸易、航运与物流中心,服务业成熟发达。而深圳乃至整个大湾区仍然以制造业为中心,产业链需要向专业化、高端化延伸。高水平的服务业将助力实体产业的生产效率提升和品牌价值打造。

  在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历史大潮流下,融合和升级也是双方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香港正期待融入内地广阔市场以实现再次飞跃。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2023年施政报告到特区政府发布《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深港已迈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阶段。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表示,从“合作”到“融合”,措辞的改变意味着深港从港资、港人跨境流动的物理层面合作转入“两制”优势叠加、融合的“化学反应式”合作,“这对‘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意义重大”。

  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深港融合时代,前海如何做好“引领区”?“不断深化与香港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是大家的共识。

  支振锋认为,“前海规划”要求“规则机制一体化衔接、基础设施一体化联通、民生领域一体化融通”,首要就是“规则机制一体化衔接”。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的体制差异下,没有规则的衔接和相通,就没有物流、人流、资金流、数据流的顺畅流通,产业合作、人员往来等也无从谈起。

  梳理“前海规划”可以发现,文件对金融、法律、科技、国际贸易等多领域的堵点、难点均有涉及,并将深港“软联通”视为工作重点,目标也很明确——到2030年与港澳规则深度衔接、机制高度对接;到2035年资金、技术、数据等要素实现便捷流动、高效配置。

  郑永年认为,香港服务业的核心优势是规则、机制、管理、标准的开放。李家超在“前海规划”出台的第一时间就表示欢迎。他说,香港会巩固和提升自身优势,协助前海不断加快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助力前海深化金融业开放创新、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提高专业服务业国际化水平,以及扩大贸易、法律事务等领域对外开放水平等。

  支振锋建议,要善于“将‘两制’之异转化为‘两制’之利”。前海要吸收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在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高等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领先的国际化标准和规则,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政策创新,使粤港在人员、商品、资金到通信、车辆、药械等方面都能达到“融合”与“一体化”程度,进而迈向高质量发展。

  “深港正在前端、上游环节的合作上发力,也就是科技创新。”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前海分院院长曲建说。目前前海已聚集商汤科技等一批港资背景的科技企业,他们手持香港高校一流的研发成果,有时却陷入缺乏落地转化出口的窘境。而技术转化乃至产业化正是深圳所长。一旦科技、金融等领域疏通堵点并完成机制对接,深港合作的业态将极大丰富。

  留在前海,贡献前海

  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深圳是最受香港求职者欢迎的内地城市,港人“北上”前海、拥抱发展“蓝海”的动力十足。“前海规划”明确提出,将优化人才就业创业环境,到2025年香港居民就业人数达到1万名。

  香港各领域专业人士开拓内地市场有个前提,即两地职业资格互认。此前,港澳医师、税务师等22类专业人士已实现在前海备案即可执业。“前海规划”将进一步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认可清单,制定境外专业人才执业管理规定,推动符合条件具有港澳或国际职业资格的金融、税务、规划、文化、旅游等领域专业人才备案或注册后在前海提供服务,并认可其境外从业经历。李家超盛赞相关措施将“大大拓展香港人才和企业的发展空间”。

  创业的港青更是感同身受。“前海是深港融合的标志。”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大楼里,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的港青余广滔说,前海已成为香港青年在内地创新创业的沃土。从出台实施支持港青前海就业创业发展“12条”措施,到对符合条件的港企以及境外高端紧缺人才继续实施“双15%”税收优惠,在推动深港人才尤其是年轻人“一体化”交流方面,前海可谓全方位发力。

  以事业留人的同时,前海也注重以生活留人,将面向国际建设高品质生活圈,打造港澳居民新家园。在支振锋看来,国际化专业化教育、高品质卫生健康服务、文体旅游繁荣以及丰富港澳居民证件应用场景等,对于吸引人才都非常重要。这里的重点在“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让包括港人在内的高端化人才愿意留在前海、贡献前海。

  作为港青,创博汇基金董事长刘佳表示,细读“前海规划”,具体章节深入到人才招募培育、科创环境提高以及生活服务、医疗配套等领域,让人备感振奋、动力满满。“相信会有更多香港居民来到前海定居,深港融合发展也会越来越深入人心。”刘佳表示。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