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15:22:12 来源: sp20241205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作出深刻阐述,赋予了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江苏历来崇文重教、名家辈出,陶行知、黄炎培、陈鹤琴、斯霞等众多教育名家勤勉敬业的奉献精神、躬身垂范的榜样力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江苏教育人,成为教育家精神谱系的重要来源。迈入新时代,江苏教师队伍建设有了长足发展,现有专任教师超百万,教师学历层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涌现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杨瑞清、李吉林等一大批模范教师,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54个。在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评比中,江苏获奖206项,占全国的10.3%、居全国第一,实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全覆盖。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教育深切关怀、殷切期待,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等重大要求。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江苏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教育强省建设大局中来把握,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队伍建设,引领全省百万教师增强“强国建设、教育何为”历史使命感,激励全省广大教师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以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省根基,为江苏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走在前、做示范”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突出立德树人第一要务。习近平总书记把“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放在了教育家精神内涵的首位。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江苏毫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政治引领摆在首位,推动全省教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二是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江苏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厚植“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丰厚土壤,要求教师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以独特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情操来影响学生。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和从业禁止制度,在全国率先制定《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实施细则》,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规范化、法治化。继承发扬陶行知等老一辈江苏教育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持续开展“江苏教师年度人物”“四有好教师团队”等先进典型宣传,引导广大教师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三是狠抓教书育人第一能力。“启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润心”则是教育教化功能的独特体现。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江苏坚持“高素质专业化”重大定位,坚持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持续提升广大教师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能力本领。推动师范院校聚焦主业,鼓励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举办师范教育,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深入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家名校长培养计划,构建省、市、县、校四级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推动广大教师持续升华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尊重学生个性,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四是培养汇聚人才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江苏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江苏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在人才引进培育上下功夫、善作为。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支持卓越工程师学院、创新研究院建设,着力培养青年科学家、卓越工程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持续完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江苏特聘教授计划”等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育留用机制,以“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精神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更好发挥江苏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力。
五是激活深化改革第一动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需要科学的评价、充分的保障和宽松的环境。江苏坚持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加大待遇保障力度,助力优秀教师成长为教育家,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改革,支持高校依法采取多元化聘用方式选人用人。持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坚决破除“五唯”,形成注重能力、实绩和贡献的鲜明导向。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支持教师积极管教,维护师道尊严。健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热心从教、长期从教。
(责编:郝孟佳、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