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4-11-14 17:02:32 来源: sp20241114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国际社会对此有目共睹。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客座教授阿西特·比斯瓦斯、跨学科研究院教授塞西莉亚·托塔哈达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汤秋鸿近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中国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

  文章指出,中国实施改革开放,释放了巨大的经济潜力。改革开放推动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重塑了发展格局。

  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连续多年实现高速增长。不过,到21世纪初,经济增长所伴随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凸显。

  事实上,其他工业化国家早就经历过类似问题。20世纪70年代初以前,工业化国家都或多或少认为,环境污染是发展的产物,是经济持续增长必须付出的代价。

  直到迈入发达国家行列,这些国家才承认环境污染不是发展的标志,而是对民众与生态健康的威胁。西方决策者用了百年时间才认识到这一点,而中国不到30年就意识到问题所在。目前,中国已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30余部、行政法规100多件、地方性法规1000余件。

  中国空气污染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文章进一步表示,近年来,中国空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中国国务院在2023年印发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中提到,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此举预计将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与此同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煤炭消费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10%和5%左右,汾渭平原煤炭消费量实现负增长,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正在积极开展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并推广电动汽车,以便减少二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今年7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首超燃油车。

  中国水污染防治取得重大进展

  文章强调,40余年来,中国在水污染防治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规划新增污水管网12.59万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设施规模5022万立方米/日。

  根据《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到2025年,河湖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持续改善,力争127个河湖水体重现土著鱼类或土著水生植物。

  为了有效防治水污染,中国积极探索河长制,由党政领导担任河长,将河流断面水质检测结果纳入政绩考核内容。目前,中国已有100多万名河长。这一举措大大减少了河湖污染。未来六年,中国政府可能会采取更多措施,进一步防治水污染。

  中国领导人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得益于领导层的有力支持,中国的“十五五”规划有望制定雄心勃勃且切实可行的空气和水污染防治目标。到2030年,中国的空气质量和水体质量或许会比过去50年显著提升。

  (中国日报网 英文原文刊发于《中国日报》智享汇栏目)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