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治国理政纪事|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样板”

发布时间:2024-11-19 06:23:20 来源: sp20241119

  

  ◇2023年5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省雄安新区考察,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围绕高标准高质量要求,河北省高质量推进雄安城市建设、疏解承接和产业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加强智慧应用,多措并举保护自然生态,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努力建设“未来之城”“智慧之城”“生态之城”“人民之城”,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样板”。

  新区对每一个疏解项目都明确一个团队、制定一套方案、坚持一跟到底,为疏解单位提供高质量的注册、供地、审批、建设一条龙综合服务。

  为打造全域城市鸿蒙体系,雄安城市鸿蒙创新实验室揭牌成立,城市鸿蒙大厦投用,鸿蒙技术将在智慧园区、城市能源管理等领域先行试点示范。

  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要求,雄安持续提升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固体废物、工业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等五类废物精细化管理水平,建设“低碳生长”城市。

  5分钟到幼儿园,10分钟到小学,15分钟到中学……雄安新区新建片区新开办的41所学校,均符合这样的步行时间标准。

视频:瞭望·治国理政纪事|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样板” 来源:《瞭望》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凤双 张涛 齐雷杰 苏凯洋

  仲夏骄阳似火,雄安新区启动区项目建设正酣:东西轴线公共交通路网不断横向延伸;雄安城际站及国贸中心片区里,一栋栋建筑拔节生长……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创造“雄安质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

  2023年5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省雄安新区考察,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2023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支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推出一揽子特殊支持政策,为雄安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注入强劲动力。河北省、雄安新区细化实化政策措施,持续加大资源投入。

  围绕高标准高质量要求,河北省高质量推进雄安城市建设、疏解承接和产业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加强智慧应用,多措并举保护自然生态,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努力建设“未来之城”“智慧之城”“生态之城”“人民之城”,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样板”。

  白洋淀畔,一座现代化新城加速崛起,向着“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典范城市持续迈进。

  雄安新区商务服务中心(2024年4月23日摄)牟宇摄/本刊

  锚定未来建设“未来之城”

  晨辉中的雄安城际站及国贸中心片区,塔吊旋转,机器轰鸣。建成后,这里将成为雄安新区的活力门户和城市地标。

  这一片区的设计理念是“站城人一体”。雄安城际站枢纽、京雄快线航站楼站、国贸中心和东西轴线公共交通交会于此,旅客可在京雄快线航站楼办理值机、安检、行李托运,乘坐京雄快线快速到达北京大兴机场。

  雄安雄商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星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该片区约110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将建成一座“地下城”,大约相当于154个标准足球场面积。高铁、地铁在地下平层换乘,让旅客感受“出站即入城”。

  目前,雄安新区包括雄安城际站及国贸中心片区在内的383个重点项目,累计已完成投资7100多亿元,4180栋楼宇拔地而起,实现从“一片地”绘就“一张图”、建起“一座城”的蝶变,成为雄安锚定未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未来之城”的生动注脚。

  优化服务承接疏解单位。走进启动区总部商务区,中国中化大厦、华能总部大厦等已封顶高层建筑,刷新了雄安天际线。得益于雄安新区高效优质的承接服务,一大批疏解单位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和产业布局,其中央企已在雄安设立各类机构200多家。

  为提高承接疏解服务质量,雄安成立承接疏解保障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新区综合服务中心,建立“指挥部+管委会+工作专班+综合服务中心”承接疏解工作机制。新区对每一个疏解项目都明确一个团队、制定一套方案、坚持一跟到底,为疏解单位提供高质量的注册、供地、审批、建设一条龙综合服务。

  全程服务“一企一策”,企业开办“一窗办理”,企业迁移“全程网办”,项目审批“一会三函”……依靠政务服务创新,新区不断优化服务,保障疏解单位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

  随着第二批疏解单位承接工作有序展开,雄安将成为央企总部和高校聚集地。“新区持续完善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政策体系,保障疏解人员在雄安创业和居住条件总体不低于在北京时的水平,为疏解人员吃下‘定心丸’。”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局长高立春说。

  政策支撑吸引科技型民企。首家入驻雄安科创中心的华铸科技集团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智慧城市领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这家企业打造的智慧园区、智慧工地等产品,已应用于雄安自贸区大楼智慧办公、雄忻高铁智慧工地等项目。目前,雄安科创中心所在的雄安科学园共引进企业98家,其中大部分是科技型民营企业。

  雄安出台《河北雄安新区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实施12项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和空天信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鸿蒙技术等一批具体产业支持政策,设立科创种子基金、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激发科技型民企创新活力。

  随着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中试基地等十余个创新产业平台和一批主题楼宇陆续投用,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科技型民企纷至沓来。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总经理刘晶晶介绍,去年8月投运以来,园区通过“千企雄安行”活动累计对接企业4000余家,其中不少是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多区叠加高效联通世界。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政策叠加,为雄安新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联通世界、发展外向型经济打开大门。

  今年初,雄安综合保税区(一期)通过验收。依托“雄安新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政策优势,新区积极构建“保税+”等产业体系。雄安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蔡克君介绍,雄安综保区今年完成了首票进出口业务并平稳发展,已签约入驻25家企业。跨境电商发展迅速,年进出口额从2021年的2300多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7.67亿元,今年有望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敞开怀抱欢迎四海宾朋。2023年以来,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批政要、驻华使节、国际组织代表到雄安参访交流,推进项目投资、人才交流、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

  创新驱动创设“智慧之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运用先进科学技术,着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把智能、绿色、创新打造成为雄安新区的亮丽名片。

  落实总书记嘱托,雄安新区突出创新驱动,建设充满科技范儿和创新气息的“智慧之城”。

  数字孪生,创新智慧城市应用。数字道路上,无人驾驶智能网联巴士遇紧急情况可自动刹车,“聪明的路”与“智能的车”无障碍对话;地下管廊布设前端感知设备,实现智慧化管理……从居住设施、学校医院、地下管廊,到用气用水、公交出行、生态环境,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创新应用场景在雄安俯拾皆是。

  雄安正在建设我国首个全域数字孪生城市。利用“城市大脑”,新区建设已形成涵盖3大类、9方面、200余项标准的智能城市建设标准框架。

  围绕数字经济创新,雄安努力构建卫星互联网、北斗、智能网联、下一代网络技术(IPv6)、鸿蒙、光电子等创新生态。为打造全域城市鸿蒙体系,雄安城市鸿蒙创新实验室揭牌成立,城市鸿蒙大厦投用,鸿蒙技术将在智慧园区、城市能源管理等领域先行试点示范。

  平台赋能,打造自主创新重要策源地。5月12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雄安基地等8家高水平创新平台揭牌。这些创新平台,将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等多链融合,助力新区建设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集技术研发、成果汇聚、转化交易、知识产权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雄安科创中心,积极对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界面全国重点实验室、航天科工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合作项目,加速推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

  雄安积极引进大科学装置、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在新区落地,重点推进雄安创新研究院、空天飞行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半导体激光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医学中心等17个国家级前沿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前沿探索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

  场景引领,搭建创新应用全新平台。雄安利用应用场景汇聚未来技术和产业,努力做创新技术和产品应用的探索者、先行者。去年底以来,新区组织实施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和系列场景大赛,围绕创新场景应用,搭建科技、产业、金融紧密结合平台,推动最新技术和产品孵化、转化、产业化、场景化。

  5月27日,以“汇未来技术 聚未来产业 建未来场景”为主题的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9项大赛决赛正式开赛,服务机器人、智能网联充电、北斗技术应用、无人农场等新技术新产品汇聚一城。540家企业和科创团队的近600个参赛作品进入决赛。参赛团队携带IPv6、近零碳建筑、地下空间应急等解决方案而来,供需双方深入对接。

  雄安史家胡同小学学生在操场上运动(2024年5月21日摄)牟宇摄/本刊

  蓝绿交织尽享“生态之城”

  夏日的白洋淀天蓝水清,游船穿梭往来,飞鸟翩然掠过,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今年“五一”假期,雄安接待游客110余万人次,白洋淀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

  近年来,河北对白洋淀实施大规模生态修复治理,淀区水质由劣V类提升至Ⅲ类并连续三年保持稳定。通过生态补水,白洋淀流域形成最大有水河长1393公里,淀区水位保持在7米左右,“华北之肾”功能加快修复,成为野生动物繁衍生息乐园,淀区野生鸟类、鱼类比新区设立前分别增加80种、21种。

  将绿色低碳理念全面融入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雄安新区正在高质量打造蓝绿交织的“生态之城”。

  持续营造“千年秀林”,夯实绿色本底。雄安坚持先植绿、后建城,自2017年“千年秀林”工程栽下第一棵树以来,新区累计造林47.8万余亩,森林覆盖率由新区设立前的11%提升至34.9%,中央绿谷、东部溪谷生态效应凸显,实现森林环城、湿地入城,展现迷人的生态魅力。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许多市民和游客来到金湖公园、悦容公园、郊野公园等处游玩,享受惬意时光。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雄安新区“处处是游园”的规划蓝图正在变为现实。

  全域推广绿色建筑,引领低碳节能新风尚。利用建筑光伏一体化、地源热泵、光储直柔等技术,雄安自贸试验区交流展示中心可基本实现建筑用电自给自足,可再生能源利用率100%。这样的绿色低碳建筑在雄安新区比比皆是。

  截至2023年底,雄安新建建筑中高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100%。其中,新建城镇建筑执行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新建政府投资及大型公共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容东、容西、雄东等新建片区高品质绿色建筑集中成片,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雏形初现。

  全链条减废降耗,打造“无废雄安”。2019年,雄安成为国家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要求,雄安持续提升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固体废物、工业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等五类废物精细化管理水平,建设“低碳生长”城市。

  目前,新区逐步形成“原材料无废工厂-绿色建筑-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建材场”绿色建设链条。容东片区的再生利用建材场年处理建筑垃圾能力达70万吨,再生料可用于堆山造景和工程填垫。一些村庄推动村民开展提篮购物、垃圾分类、物品再利用等行动,推动固废源头减量。

  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2024年3月28日摄)牟宇摄/本刊

  在雄安科创中心中试基地,北京普龙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展示巡检机器人(2024年3月28日摄)牟宇摄/本刊

  精细治理构筑“人民之城”

  5分钟到幼儿园,10分钟到小学,15分钟到中学……雄安新区新建片区新开办的41所学校,均符合这样的步行时间标准。

  与全国各地通过城市更新改造、整合“金角银边”来建设便民生活圈不同,雄安新区新建片区,在设计之初即按照“15分钟生活圈”标准进行规划,就近满足每一位居民的子女上学、购物、就医、健身娱乐等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同步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从一开始就下好“绣花”功夫,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

  坚持人民至上,雄安着力满足群众教育、医疗、养老、就业、文娱等生活需求,以精细化的城市治理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资源整合托起幸福生活。作为北京新“两翼”的重要一翼,雄安积极整合京津冀三地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京津学校与雄安学校“手拉手”合作,京津冀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同雄安共享。新建学校校园里,风雨操场、报告厅、图书馆、科学教室等设施一应俱全,初中和高中学段教师中研究生占比超过80%。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平稳运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健康管理中心、雄安新区健康中国传播大厦投入运行。

  手持“雄安一卡通”社保卡,新区群众既能在京雄两地图书馆借阅图书,还能在京津雄三地刷卡乘坐公交和地铁。一卡在手,能办事、能领钱、能看病、能乘车、能消费,方便省心。

  “北京的事雄安能办,雄安的事北京能办”,京雄两地已有141项服务事项实现同城化办理,3500余项北京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可通过“云”窗口在雄安实现“跨区域无差别”办理。

  细化治理回应群众急难愁盼。社区工作无小事,为民服务是大事。在容东片区定安社区红莲中园小区,多名年轻租房者有时凌晨一两点钟还在房间内吃饭、聚会,深夜噪音令邻居们受扰。接到居民反映后,定安社区工作者第一时间走访核实,并联动民警、物业管理人员一起入户劝解租房者。经多次调解,租房者表示会注意约束自身言行,噪音扰民问题得到解决。

  随着大量农民“上楼”变市民,雄安探索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大物业”管理模式,让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社区建立“一呼联应”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统筹多方力量,完善网格化治理体系,及时化解群众矛盾纠纷。

  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新区就业服务中心和社区零工驿站为居民推荐多种就业岗位,开展直播销售员、面点师、电工、数据标注员等技能培训,让回迁居民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

  新城市老场所妥善“安置”乡愁。南文营村文占民家老槐树、杨继盛祠堂、金玉璞家老宅等得到妥善保护,与城市新风貌融为一体;以视频、照片、VR等方式记录老树、老房、百姓生活,构建“数字乡愁”文化平台;海岳大街、九河大街、雁翎大街等富有地域特色的地名,成为承载历史文化的载体……雄安努力保护百姓情感记忆,让新城市有老场所,群众能记得住乡愁。

  5月10日,河北省召开推进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座谈会强调,坚持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推进雄安新区建设,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座承载着希望和梦想的“未来之城”、一座高质量发展“样板之城”,正向我们阔步走来。

  智能网联巴士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道路上行驶(2024年3月29日摄)牟宇摄/本刊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