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保持口气清新?苏东坡自制牙粉漱口

发布时间:2025-01-11 03:40:28 来源: sp20250111

   中新网 北京3月20日电(记者 上官云)今天是“世界口腔健康日”。现代人都挺重视口腔健康,可选择的洁齿方式也多,那么,在遥远的古代,人们是怎么清洁口腔的?那会儿有“刷牙”这个概念吗?

  很多人可能以为,古代由于物质条件不好,古人或许吃的挺清淡,压根不用为牙齿清洁发愁,实则不然。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李凯的讲述中,古人很懂美食,比如“粔籹”,据说那就是古代的甜甜圈。“烧烤”这类东西古代也有。

  资料图:图为馆藏的5支明代牙刷。 中国牙刷博物馆供图

  当然,聪明的古人有自己保持口气清新的方法,比如,香料鸡舌香,那就是古人的“口香糖”。

  一天三顿饭,来点小烧烤?

  要说刷牙,我们得先说下古人的饮食习惯。

  比如一日三餐。庄子在《逍遥游》里说,“三餐而反,腹犹果然。”说明在庄子生活的年代,人们可能就是以一日三餐为主。

  但话不能说死。因为《左传》里明确提出“一日两餐”的说法,即“余姑翦灭此而朝食”,有朝食,那自然也有夕食,也叫“饔飧”二食。

  当然,如今人们的饮食相当丰富,一天三顿饭吃什么选项很多,冬天涮火锅,夏天来点小烧烤,那真是吃货们的心头好。

  作为烹饪方式,“烤”在中国的历史相当久远。有人推测,燧人氏教老百姓学会用火之后,就应该有“烤”了,甚至可能有肉串,因为肉切成小块串起来,又方便又容易烤熟。

  不过,古时的“汤”开始一般指热水,有个成语就叫“扬汤止沸”。而现在人们理解的鲜美可口的汤,早先一般叫做“羹”,起初做法很简陋,就是把各种食材放水里煮。

  随着生产力进步,到了明清时代,人们越来越讲究煲汤的方法。比如有人说,笋虽然是素食,但煲汤非常鲜美,宁肯不要肉,这汤里也得把笋留下。

  古人的“口香糖”

  一顿饭吃完了,如何保持口腔清洁是个重要问题。

  古代也有类似口香糖的东西。有个故事是这么说的:相传东汉恒帝年间,有位年纪挺大的侍中,叫刁存。由于口臭比较严重,他每次奏事,皇帝都很郁闷。

  终于,忍无可忍的皇帝赐给他一样东西,叫他吃掉。结果刁老先生误会了,想起自己以往的过错,越琢磨越害怕,觉得这是皇帝赏赐的毒药,匆匆赶回去跟家里人诀别。

  朋友觉得不对劲,便拦住了刁存,最终发现这就是个乌龙,皇帝赏赐的是上好的香料鸡舌香。

  有意思的是,由此诞生了一个典故“含香”。南朝诗人庾信在《哀江南赋》中说:“始含香于建礼,仍矫翼于崇贤。”后代以含香指尚书郎、侍中等皇帝的近臣。

  不过,古代条件简陋,舍得用鸡舌香当口香糖的,那大概率不是一般平民。

  后来,人们又找到了保持口气清新的好方法,就是用茶水漱口。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来到贾府,上来先是用茶漱口,之后捧上来的茶,才是喝的。

  据说宋朝还有一种“含香丸”,用鸡舌香、藿香、丁香、麝香十五味药研成细末,加蜜炼制成甜甜的丸药,听上去似乎比较好吃。

  那刷牙怎么办呢?古人有个办法:用盐。还是在《红楼梦》里,有这么一段描述,“宝玉也不理,忙忙的要过青盐擦了牙……”就很能说明问题。

  宋代出现了牙刷,看描述还挺精致,宋人周守中说:“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宋代还有店铺叫“牙粉行”。

  大文豪苏东坡热爱美食,对口腔卫生也很重视。据说他曾自己动手做过牙粉,刷牙时舀一勺做好的牙粉,放进嘴里,喝一口水漱口,然后吐出来,再刷牙。

  制图:雷宇竺

  古代“甜甜圈”长啥样?

  中国的美食文化,实在是源远流长。仔细翻一翻海量的诗词文章,就能知道古人深谙吃的艺术与哲学,有时还融入了自己的精气神和文化追求。

  在自己的新书《至味人生:三千年饮食文化与人物风流》中,李凯分享过一个观点,“美食、食家、文化中国,水乳交融。既是历史,也是现实。”

  《楚辞》中有一篇《招魂》,提到很多山珍海味,甚至有一种东西叫粔籹,是一种用蜜裹上面的圈状面食,有人说,这是古代的“甜甜圈”。

  曹操其实也是个美食家。李凯说,曹操精于酿酒,有自己的酿酒方,还献给了汉献帝。他写过《四时食制》,也写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苏轼一路被贬,一路“吃吃吃”,被贬到儋州后,还研究出了烤生蚝。李凯认为,苏轼对美食的热爱,恰恰都是豁达性格的体现。(完)

【编辑:孙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