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16:19:33 来源: sp20241125
2月2日是第28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与人类福祉”。国家林草局最新发布,我国坚持保护优先和系统治理,湿地面积总体保持稳定。截至目前,中国湿地面积达5635万公顷,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目前我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哪些成就?湿地除了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还提供怎样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效益? 近年来,各地采取多项措施保护湿地,如何看待这些措施?保护湿地,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我国湿地面积:亚洲第一 世界第四
截至目前,中国湿地面积达5635万公顷,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我国共指定国际重要湿地82处,认定国家重要湿地58处,认证国际湿地城市13个,建立国家湿地公园903处。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国累计实施湿地保护项目3400多个,新增和修复湿地80余万公顷,补偿鸟类损失农作物面积超过100万公顷。
2020年,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指导各地营造和修复红树林。最新评估结果显示,目前已累计营造红树林4656公顷,修复红树林4752公顷,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2023年,国家林草局出台《小微湿地保护与管理规范》等国家标准3个、《湿地生态修复技术规程》等行业标准5个,为湿地保护修复提供科技支撑。
为何保护湿地对人类福祉如此重要?
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与人类福祉”,强调人类福祉和世界湿地的健康紧密相连。为何保护湿地对我们的福祉如此重要?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据联合国官网介绍,虽然湿地只占地球陆地表面积的6%左右,却有40%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在湿地生活或繁殖。此外,湿地能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和减少污染,因此获得“地球之肾”的美誉。湿地还有助于缓冲洪水、干旱、飓风和海啸等影响。
湿地造福人类 经济社会文化效益多赢
除了生态服务功能,湿地还为人类提供哪些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呢?
广东省湛江市红树林面积约6400公顷,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23.7%,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作为重要的湿地类型, 红树林造就了良好的生物多样性环境,不仅为渔业生产起到消风避浪的作用,还为生蚝养殖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
广东省湛江市生蚝养殖户 陈志文:长出来这么好的生蚝,湛江蚝。这两串蚝大概有20斤。
位于黄海湿地的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麋鹿种群,建在这里的大丰麋鹿博物馆,展示麋鹿保护成果,传播湿地保护文化。
这两天,大丰麋鹿博物馆迎来一拨湿地保护小志愿者。一走进博物馆,一座由鹿角组成的拱门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讲解员告诉大家,每年冬季雄性麋鹿都会脱角生茸,这个鹿角门就是由这些鹿角组成的。
博物馆运用声光电技术,为孩子们答疑解惑,通过多元化场景、结合富有创意的互动方式,在寓教于乐中,让孩子们深入了解麋鹿文化。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人民路小学教师 丁雨婵:我们就是想通过这样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保护湿地的重要意义,让他们在直观的参观过程中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珍爱湿地、保护湿地。
世界上约35%的湿地已经消失
湿地和我们的福祉息息相关。由于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湿地的消失速度达森林的3倍。自1970年以来,世界上约35%的湿地已经消失。导致湿地丧失的人类活动包括为农业和建筑业排水和填土、污染、过度捕捞和过度开发资源、物种入侵和气候变化,保护湿地尤为重要。
加强湿地保护修复 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近年来,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些保护湿地的举措。今年,我国将继续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这几天,在四川安岳县,投资8.9亿元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正在进行。这项工程通过建设污水管网,雨水排放口、湖区生态滞留区等设施,进一步净化提升雁溪湖等湿地的质量。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生态环境局局长 刘沁:我们还种植马鞭草、铜钱草、黄菖蒲等生态修复植物,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从社会各界选聘环保志愿者担任生态环境保护行风监督员,多措并举,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和湿地水质。
位于长城脚下的野鸭湖湿地,2023年被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北京市唯一一处国际重要湿地。今年,这里将实施“北京野鸭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修复”“野鸭湖保护区2024年鸟类食源地种植”等1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北京市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主任 王晓旭:野鸭湖湿地今年将围绕湿地修复、科普教育、观鸟经济、研学经济等方面探索创新,把野鸭湖打造成北京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
今年,国家林草局将继续全面加强湿地保护修复,统筹全国湿地分布特征和保护现状,重点在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的湿地开展综合整治和系统修复,优先在30个重点区域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同时,开展破坏湿地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建立湿地保护部门协作和信息通报机制,制定国家重要湿地管理办法,正式在深圳成立国际红树林中心。
湿地得到保护修复 植被恢复鸟类增加
各地多措并举,积极保护修复湿地。近年来,植被在恢复、鸟类在增加。
随着气温下降,超10万只冬候鸟来到湖北汉川汈汊湖湿地保护区越冬。白鹤、东方白鹳等各种水鸟按照觅食和生活习性分别聚集在浅水区、残荷深处、滩涂等不同区域,或静卧湖面、或展翅低飞、或觅食嬉戏,在水天之间形成了一道独特的生态风景。
近年来,当地通过退垸还湖、破池拆埂,将水系连通,目前整个湿地公园的水域面积已超过73000亩,70多种水鸟在这里栖息觅食。
汉川汈汊湖养殖场副场长 刘斌:有专职巡护队24小时为它们守护,严防伤鸟害鸟的事件在生态保护区内发生。
江苏东台川水湾海岸带位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保护范围内,占地1.9万亩,生态系统一度退化严重。2022年,这里采用“湿地水文水系修复”“湿地植被修复”等多种措施,探索海岸带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春节将至,大批冬候鸟在川水湾海岸带湿地越冬,成为这片新修复湿地的第一批住客。
生态摄影师 李东明:没想到有这么好的一个环境,鸟类过来得这么多。上午我去看的时候,东方白鹳就看到80多只,创这里鸟类的一个新的纪录。
湿地保护:有何成效?如何继续?
我国的湿地保护已经有了一定成效,应该如何看待目前各地的湿地保护措施,保护湿地我们还能做什么?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地区所综合研究室主任 贾若祥:湿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在我国生态保护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系统治理,湿地生态系统得到很大恢复。
湿地还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重要的基因库,是鸟类的天堂、各种生物的家园。通过生态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很大恢复。同时,湿地也是我国重要的“储碳库”。通过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我国湿地生态系统得到很大恢复,湿地生态功能也不断完善。这些措施都非常有针对性、非常有效。
推进湿地保护,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我国湿地面积非常大、分布非常广,湿地保护一定要因地施策,针对湿地保护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施策,才能让湿地的生态功能更好地恢复。
另一方面,要遵循自然规律来恢复湿地。恢复湿地过程中,要遵循不同湿地保护的自然规律,使湿地生态系统能够发挥作用。在推进湿地保护时,湿地主要承担着涵养水源、改善环境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同时,在保护好湿地的前提下,可以科学合理地利用湿地,发挥湿地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