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17:38:27 来源: sp20250104
中新社 上海3月2日电 (范宇斌)“中国传统节日的敬畏与感恩的意涵,值得进一步挖掘与深化。”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城隍庙住持吉宏忠接受 中新社 记者专访时表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要留其“形”,将各种节日文化瑰宝留下来。更重要的是,要扬其“神”,适应时代精神和现代生活方式,传承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重要载体,是一个在时空序列轴上包括天文地理、人文历史、伦理道德、政治经济、文学艺术、习俗风尚等多维知识体系,体现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历史演进中的人文化成。
“传统节日蕴含热爱生命、追求健康、敬祖孝亲、尊老爱幼、弘扬正义、团结和睦等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与民族情感的凝结。”吉宏忠表示,通过特有的符号、仪式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传统节日超越时空传递美好情愫,充满人文关怀,传承对人与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传承至今,传统节日仍在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文化认同、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多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春节礼俗为例,吉宏忠认为,其中就有三个维度的深刻内涵:一是蕴含感恩之礼,人们不但要报答父母、祖辈的养育之恩,也要报答大自然的养育之恩;二是寄托祈福之情,燃爆竹、挂桃符、画门神、贴春联等习俗都是人们对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平安健康、生活幸福的热切期盼;三是坚守反省之心,人们在春节期间举行各类祭祀、祈福、追思活动时,要检讨以往的行为,若有过失就要纠正。
2023年春节期间,上海城隍庙灯会。 (受访者供图)审视当下,吉宏忠发现,“不少青少年对于传统节日除了特定的节日食品之外,并不了解其丰富的内涵,即便感兴趣,也不知如何过好传统节日。”他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节日文化的普及与教育还不够。
“传统文化传承是耳濡目染的过程,需要相对稳定的文化氛围和条件。”吉宏忠谈及,如今,传统节日最大的“卖点”是以吃为主。“过去,人们生活水平不高,大家都盼着过节能吃好的、穿好的。而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工作节奏加快了,天天都能吃饺子、吃汤圆、穿新衣,但心理上的诉求却依然需要节日来满足。”
对此,他建议,要开展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传统节日的含义与起源,如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从而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此外,建议在一些地区恢复传统节日祭拜、娱神、游神仪式及相关民俗活动,增强节日文化体验。
吉宏忠说,仪式感是由尊重而产生,在传统节日中,城隍巡游、社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能让更多人参与其中,既能为人们塑造开放的仪式空间,使参与者从中获得精神慰藉和娱乐休闲,从而激发和传承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对祖先的尊敬和缅怀、对家庭和血脉传承的珍视和尊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助于提升人们对中华文化认同。(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