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机助力特色产业升级(经济聚焦·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③)

发布时间:2024-12-05 10:28:46 来源: sp20241205

  核心阅读

  近年来,为解决南方丘陵山地小农机装备短缺难题,江西抚州东乡区推进农机装备研发基地建设,针对特色作物种植相关需求进行研发,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随着一系列农机装备的应用,当地农作物耕、种、管、收等环节的难题逐步得到解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底气更足。

  

  微风轻拂,在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的田野里,一台蓝色履带式拖拉机正缓缓向前行进。其后是泥土翻飞,开沟、下肥、覆土自动完成。

  “这台开沟施肥覆土一体机帮了大忙。”田垄上,抚州市为农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乐智胜说,前期耕作基础打得好,后期作物才能长得好,这离不开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江西研发基地(以下简称“国创江西基地”)的支持。

  2021年7月,由东乡区和河南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国创江西基地正式投入运营。在国创江西基地的协助下,针对南方特色作物耕、种、管、收等不同生长阶段的农机被逐一研发出来,助力特色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

  切入重点,解决耕种方面普遍问题

  机械化水平不高、好用的农机不多,是南方丘陵山地特色作物种植面临的普遍问题。相较北方,南方丘陵山区地形复杂,耕地碎片化、阶梯式和不规则情况严重,耕作的自然地理条件差。“在北方,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的全程机械化率已达90%,但在南方主要作物水稻全程机械化还存在许多短板,特别是一些特色经济作物还存在‘无机可用,无机好用’的难题。”国创江西基地副总经理范卫华介绍。

  仅就“耕”这一环节而言,一般涉及清表、松土、翻地、碎土、平整、起垄等多个环节。“以前用挖机起垄,一天只能垄两亩地。现在用葛根种植起垄机,一天就可以垄20亩,成本只有以前的一半。”谈起小农机下乡带来的变化,东乡区甘坑林场松林村的葛根种植户王飞深有体会。

  东乡区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不仅地势起伏,土层也错综复杂。王飞介绍,过去起垄,要么靠挖机,要么用小型起垄机。前者效率低、成本高,后者效果不好,达不到50厘米宽度的起垄要求。

  2022年3月,王飞联系到国创江西基地,希望对方可以帮忙研发一款适合丘陵地形的葛根种植起垄机。基地技术员到现场查看后,根据王飞提出的需求,边研发、边试验、边改进,一步步研发葛根种植起垄机。

  研发过程并不容易。第一台试验机的行距与株距可以达到要求,但是起垄宽度远远不够。设计第二台时,技术员对旋耕刀进行改良,但王飞试用后反映,机器在对潮湿泥土进行起垄时,起垄深度仍旧不够。直到第三台,起垄机的行距、株距、起垄深度才达到要求。

  葛根种植起垄机现已实现量产并成功申请专利,补齐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生产过程中的一块短板,在小田块发挥了大作用。

  作为创新平台,国创江西基地依托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共享平台科研力量,立足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打造“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生态。基地以个性化需求为锚点,采取“产品研发+孵化”的方式,由基地开展调研,和总部研发人员确定具体研发方案。产品孵化成功后,采取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与农业企业、制造企业开展联合生产,从而形成“人才聚集—资金投入—科研开发—成果孵化—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

  当前,在耕种环节,国创江西基地已研发出适合南方丘陵山地果园建设的多功能履带果园拖拉机、开沟施肥覆土一体机等,便于土地深松、深翻、起垄作业。

  突破难点,满足管收等个性化需求

  在东乡区东腾蓝莓产业园内,产业园副总经理黄仁华穿梭在蓝莓树间,时不时低头查看。“近来雨水多,要注意排水,给土壤疏松透气。”黄仁华不时叮嘱农户。

  近两年,东乡区大力推广蓝莓种植。黄仁华所在的产业园,蓝莓种植已达5000余亩,但问题也逐渐显现。

  去年5月下旬,抚州下了几次暴雨,这让黄仁华愁坏了——甘甜可口的蓝莓长在树上,却来不及收。

  蓝莓采摘周期只有20多天,若不抓紧采摘,新鲜的蓝莓就要烂在地里。黄仁华回忆,那几天,全区的蓝莓种植户急得团团转,全区号召党员干部帮忙抢收,才保住了蓝莓丰收。

  蓝莓树低矮,农户采摘时,挂着筐,半弯腰,一点点往前挪,不仅采得慢,人力成本也高。如果能有一款高效便捷的蓝莓采摘机,采摘效率将大大提高。

  蓝莓也想实现机收?在国内农机市场,这方面还是空白。“不是没有考虑过从国外进口设备,但一台机器得180多万元,不仅价格昂贵,还不适用于国内蓝莓种植农艺要求,无法作业。”范卫华说。

  为此,国创江西基地和中国农业大学团队合作,经过一年多时间,成功研发出一台牵引式蓝莓采收机样机,并投入田间试验。这款机器成本约10万元,采用龙门架跨式结构,高2米、宽2.6米,运作时可实现分离、收集、除杂一体化作业。

  获取重要参数后,技术人员正加快研发第二代遥控电动自走式样机。“未来,我们将向小型化、智能化方向研发,尽量满足当前果园的作业条件。”范卫华说。

  为满足管收等个性化需求,国创江西基地已累计投入1120多万元用于农机装备研发和数字化系统及信息化平台建设,并推动当地果园数字信息化管理平台、水稻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等建设。

  拓展服务,降低小农机使用成本

  “欢迎进店选购,这款微耕机适用于大棚蔬菜旱地打地使用,每台可享受补贴800元。”一大早,在东乡区农机一条街,恒泰农机有限公司负责人徐丹正忙着接待客户。徐丹介绍,自家主要销售小型特色农机,近3年累计销售2000多台。据统计,截至目前,东乡区农机和配件销售商家有100多家,年销量达3000多万元。

  在徐丹看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推进,水稻等粮食作物种植逐步实现农机“小换大”。不过,在果蔬茶等经济作物种植领域,农户对农机的需求不一,部分小农机缺口仍较大。

  该如何推广不在中央购置补贴范围内的小农机?东乡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抚州市获得江西省下发的500余万元补贴,专门用于上年度不在中央购置补贴范围内的中小特色农机,东乡区共申领到62万元。

  当前,新研发的农机产品必须经过专业鉴定机构评估,取得产品推广鉴定证书后才可明确能否进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找专家评估、提交申报材料,各项手续办下来,每类农机预计要投入3万元。”范卫华介绍。

  针对种植成本高、机械化耕作难等问题,国创江西基地与当地企业联合成立农事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农机服务和农技指导。服务中心项目占地40亩,已建成包括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农机维修中心等厂房设施,拥有旋耕机、育秧机、飞防无人机等农机60余台,具备为周边农户提供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的能力。“在政府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完善育秧插秧补贴的基础上,未来可继续扩大托管服务面积。”乐智胜说。

  “特色小农机研发难度大、成本高,部分农户使用需求迫切,但购买力或有不足。未来,新产品研发成功后可以在服务中心‘建档立卡’,以租用的方式为农户提供高效、价廉的服务,助力特色农业生产。”范卫华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5日 10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