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欧洲司负责人就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接受媒体采访

发布时间:2024-12-05 17:26:05 来源: sp20241205

  2023年12月7日,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北京成功举行。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参会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李强总理同欧盟两位主席共同主持会晤。会后,外交部欧洲司司长王鲁彤接受媒体采访,介绍了此次会晤有关情况。

  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25周年,本次会晤是双方领导人时隔3年疫情后再次举行线下会晤。会晤期间,双方领导人长时间、面对面交流,就事关中欧关系的战略性问题,以及中欧各领域对话合作、双方重点关切、全球治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等深入坦诚交换看法,深化战略沟通,彰显了中欧关系的全球影响和世界意义,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了建设性和稳定性。双方就一系列问题达成重要共识:

  双方同意保持中欧关系战略稳定。双方认为,去年底以来,中欧高层交往密切,战略、经贸、绿色、数字领域高层对话成果丰富。双方同意保持中欧关系战略稳定,欧方重申致力于发展建设性、稳定的中欧关系。20年来中欧关系发展的事实证明,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双方共识大于分歧,合作多于竞争。中欧关系具有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中方愿同欧方一道,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定位,不断筑牢政治基础,持续增进战略互信,全面加强互利合作,密切多边协调配合,进一步提升中欧关系的稳定性、建设性、互惠性、全球性,为亚欧大陆以及全世界的繁荣稳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双方同意继续开展中欧互利合作。20年来,中欧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双边贸易额增长6倍,双向投资增长5倍多,当前中欧平均每天贸易额达23亿欧元,为双方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双方同意适时召开新一轮中欧战略、经贸、绿色、数字等领域高层对话,举行财金、工业、区域政策、竞争政策对话和中欧金融工作组首次会议。双方将坚持双向开放、互利共赢,反对“脱钩断链”,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分歧。双方将深化经贸、绿色、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等领域合作,用好出口管制对话机制,探讨建立中欧关键原材料预警机制、构建稳定互信的供应链伙伴关系。双方同意在碳排放交易方面加强合作,支持双边碳排放交易体系谅解备忘录延期。双方认为,人文交流是中欧关系重要基石,希望加快恢复人员往来和人文交流,同意明年举行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新一次会议。欧方欢迎近期中方就人员往来便利化采取的积极举措。

  双方同意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双方都支持多边主义,同意在联合国等多边框架内加强沟通协调,推动世贸组织进行必要改革,应对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取得积极成果。双方同意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加强沟通协调。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将继续致力于劝和促谈,推动危机政治解决,支持欧方发挥重要作用。

  中方在会晤中就欧盟“去风险”和限制性经贸政策,包括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的反补贴调查、5G等问题表明了关切,敦促欧方保持贸易和投资市场开放,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审慎使用贸易救济措施。中方强调,中国电动汽车不是靠政府补贴发展起来的,而是靠技术创新和中国企业不断提高的竞争力。中方指出,补贴是各国目前普遍采用的产业政策工具,欧盟近年来不断放松对补贴的限制,仅电池项目一项,欧盟补贴额就高达约60亿欧元。中国新能源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对欧盟绿色转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希望欧方不要以所谓“产能过剩”为由,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欧方表示不会对华脱钩、不会转向内顾,将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和公平竞争原则。

  中方介绍了中国经济形势和良好发展前景,阐述了在台湾等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强调欧方应以实际行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不干涉内政这一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中欧关系的政治基础。(外交部网站)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