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8 04:49:32 来源: sp20241228
中新社 台北3月30日电 (记者 杨程晨)台湾近期发生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台北“宝林茶室”素食餐厅暴发的米制食物中毒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农经学者张宏浩3月30日对 中新社 记者表示,当社会经济状况不好,原物料成本上涨,就可能导致一些商家选择“替代方案”。
台北“宝林茶室”餐厅发生的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仍在延烧,截至30日发稿前,累计接报25例中毒个案,其中2人不治身亡。台当局“卫福部”将此次事件定性“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并在死者血液中检出罕见毒素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
今年以来,台湾已发生包括台糖瘦肉精、“宝林茶室”餐厅、日本小林制药红曲成分保健品在内的多起食安事件。台湾大学农业经济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张宏浩受访时表示,当市场状况不太好、经济没有蓬勃发展时,各种原物料价格上涨抬高商家业者的经营成本,这是导致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之一。
“要么东西的量缩水,很多人都有感受,过去便当(指盒饭)排骨比较大、配菜比较多;要么量保持一致,但原料比较便宜,这就容易牵扯到食安问题。”他说,这些所谓的“替代方案”,往往风险性较高,其生产过程不排除会出现品控问题。
据报道,“宝林茶室”租约即将在3月31日到期,业者肇祸是否系结业前清空保存不当的库存食材所致,引起热议。张宏浩认为,因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食安事件受到社会舆论的极大注目在所难免。就“宝林茶室”案的调查情况来看,此次事件还不至于造成较大的社会恐慌,目前仍是一起“个案事件”。
台当局有关方面及台北市政府针对此次事件的调查尚未完结,张宏浩也提醒,需要厘清,问题到底是出在原料生产、保存、运输等源头环节,还是人为疏失导致。
他还指,在台湾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再完善的法律规范都没有办法百分之百地防堵食安漏洞,防止类似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再发生有赖于查缉部门的严格执法,以及唤起生产者、经营者的良心。有关方面也应更多、更全面地向消费者提供食安信息,培养消费者自发性防御的意识。(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