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22:55:42 来源: sp20241223
河流,如同地球上的血脉,滋养着大地、孕育着文明。
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相互尊重的壮丽诗篇。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丝绸之路,穿越时空、托举繁荣;丝路精神,根植历史、面向未来。
从沙的边缘到海的彼岸,17个共建国家,33项联合考古合作,见证着文明的包容共存、交流互鉴。
希瓦古城,中国文物修复工作队应邀而来,与当地工匠一起,用妙手匠心,恢复古建昔日容颜。抖落岁月风尘,丝路之上矗立千年的希瓦,再次把荣耀和希望带给人们。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援乌文物修复工作队队员陈晖:“太阳从西边落下,那种美真的就能把你一天的疲劳全部驱散。那个时候就可以遐想到,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骑着骆驼,拿着他的节杖,在悠扬的驼铃(声)之下,看这样的夕阳一路前行。我是不是就是在沿着张骞先人的足迹,一路走到了这里。”
张骞“凿空”、郑和远航,驼队与宝船满载着善意与友谊,留下千古佳话。
在丝路精神的引领下,共建“一带一路”托举起和平与发展、也传递着梦想与希望。
2023年3月10日深夜,沙特和伊朗,断交七年的中东两国,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古国,在丝路的起点——中国,握手言和。
十年来,中国积极推进以对话谈判的方式破解难题,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在和平中谋发展,在发展中促和平,让所有爱好和平、致力发展的国家和人民携手同行。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离不开国家与国家、人民与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
丝路歌声流转,人们传递着“一带一路”的相通情感,也用脚步丈量着丝绸之路的多元文明。十年来,中国已与144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署了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文件。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等各类合作机制集中涌现。日渐活跃的体育合作交流,也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增进了解、缔造友谊的重要桥梁。
共建十年,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世界,在更加频繁的人文交流,更加紧密的交往互动之中,激荡出相知相交、团结共荣的“和合之美”。
撰稿:盛洁 李璟慧
导演:张文华 李璟慧
主摄像:陈硕 陈雷
剪 辑:李阳
(责编:牛镛、岳弘彬)